土耳其强震发生后,中国社会应急力量迅速集结远赴土耳其参与国际救援。截至今天(2月9日)中午,中国的蓝天救援队、公羊救援队已经抵达震区,全力开展救援。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了蓝天救援队督导官郭台伟,请他讲述目前搜救进展和难点。
记者:请您介绍下当前情况?
郭台伟:我们蓝天救援队一共出动了127人,加随行记者一共是134人,目前在兹拉特安纳托利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指挥部,分成了7个搜救小组,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分开各个地方进行现场援救和搜索。
记者:请问具体的搜救方式如何?
郭台伟:我们根据当地政府安排的向导以及我们自己的联系人提供的情况来安排,他们会告诉我们哪里有坍塌的建筑物,有可能会有幸存者,我们再进行研究搜救。
记者:目前的救援难度如何?
郭台伟:像这样的国际救援有几个比较困难的点:第一个就是装备,我们所有的大型装备都没能带到现场,发电机配备液压工具进行破拆的装备因为过不了飞机安检,我们没法携带,所以搜救工作要依靠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营救时我们的工具也非常有限,比如要用大量木头做顶层固定住,让它不要二次坍塌,打开营救通道,我们利用所携带的电锯,到现场就地取材。
记者:就您了解,土耳其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目前救援力量怎么样?
郭台伟:当地的救援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受灾严重的地方有很多老旧建筑,结实程度不够,再加上天气冷、气温低,建筑结构更脆弱,房屋倒塌比较严重。目前气温是零下10摄氏度左右,一些救援设备的耗电速度比较快。
记者:交通情况怎么样?
郭台伟:交通问题基本不大,我们队员很顺利到达了震中,我们也借用了一些车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基本协调到位。
记者:这次土耳其地震是发生在6日,现在已经9日,我们都知道救援有个黄金时间,根据您的判断,当地的受灾情况如何?救援情况怎么样?
郭台伟:我个人认为是有希望的,因为它所谓的黄金72小时是只针对极端的环境下,即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那么我们以往在救援现场也碰到过更长时间的,比如说有些人所处地食物充足,只是被困在里面,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或者是局部受伤的情况下,如果有吃有喝是能够坚持更长时间的。
【记者】徐勉 张晋 泠汐 曹嫒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