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畅通湾区大动脉,让城际像地铁一样便捷

南方+ 记者

俯瞰南粤大地,城市的边界正在消融,纵横交错的城际铁路网建设高歌猛进,架起了互联互通的光明之路。

上午叹广州早茶,下午到清远品尝清远鸡……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开通以来,广清两地市民更近了,也更亲了。

轨道交通,一头系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所盼。

线网更优、效率更高、技术更强,是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坐标。广州地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地铁+城际”双轮驱动发展的先行者,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多层级轨道交通网,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网络化轨道交通运营格局。

让坐城际像坐地铁一样方便快捷,织密运营更优的大湾区城际网。2023年,广州地铁围绕广州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元的要求,全力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扎实推进20条565公里地铁、城际线路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畅通血管命脉。

运营更优

“一张票”畅游“一串城”

湾区“十字路口”,城际纵横交汇。

纵向看,广州东站至花都天贵城际铁路(下称“广花城际”)、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铁路(下称“芳白城际”) 今年驶入了施工的快车道,两个项目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重要线路,也是广州市首次主导建设的城际铁路。

自2021年9月底施工以来,广花城际的建设者们积极推动线路建设的征借地、管线迁改等各项前期工作。2022年7月,广花城际京溪路至白云东平区间2号盾构井、白云东平站围护结构正式施工,首批工点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广花城际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广州城市外围中心与城市中心30分钟通达,与地铁、城际实现贯通或跨线运营,共同组成大湾区南北向的重要客流走廊。

与广花城际并驾齐驱的,还有“姊妹线”芳白城际。近日,芳白城际建设者成功克服了与广州铁路枢纽白云站交叉施工、施工现场极为狭窄等困难,顺利完成了白云站配线段一期、白云城市中心至方石区间盾构井地下连续墙施工。

截至目前,广花城际土建累计完成7%,7座车站全部进行土建施工;芳白城际土建累计完成5%,10座车站中6座进行土建施工。

横向看,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下称“佛穗莞城际”)今年开工建设,该项目被誉为“湾区横轴”,横跨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广州、东莞三市,投资超千亿元,线路设计时速160公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投资额最高的线路,佛穗莞城际将成为大湾区东西向骨干通道,与深圳都市圈城际相关线路连通后,将形成联系大湾区内地经济最为发达的4个万亿级城市的“黄金走廊”,进一步牵引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未来,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与广花城际贯通运营,二十二号线与芳白城际贯通运营,组成湾区两条纵向大动脉,与“湾区横轴”佛穗莞城际交汇于白鹅潭和磨碟沙,高效串联起大湾区重点发展组团、重点发展平台。

2022年,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广州地铁成功承接珠三角城际公司及其建设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州地铁集团专业化轨道投资建设开发运营管理能力,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网络化轨道交通运营格局,为“建设好轨道上的大湾区”“四网融合”“实现广州与湾区城市60分钟轨道直达”等规划目标提供重要支持。

“广州地铁运营的大湾区城际线路,以公交化运营为总体设计指导原则,将通过优化票务、车站服务系统和行车组织方案,实现城际铁路刷卡扫码进站、安检互认、付费区自由换乘、站台候车、一票通达。”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介绍道,城际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统一运营、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整体效益最大化,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出行的向往和需要。

四网融合

“大环线”新节点,新白广加速跑

继2022年9月28日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段工程正式动工后,近日,广佛环线又迎来新进展。在白云区钟落潭镇大纲领村北侧,424亩的竹料存车场基本建成,将成为穗莞深、新白广、广佛环线城际铁路的动车组存放场所。

建设中的广佛环线,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广佛两市的“超级联络线”,还是湾区第一条城际“大环线”,由南环(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东环(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北站)、广州东环(白云机场北站至广州北站,与新白广城际铁路共线运营)、西环(广州北站至佛山西站)组成。

作为广佛同城、广州都市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广佛环线将实现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广州北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的直连直通,提升枢纽间的快速联系,有效打通大湾区的空铁水陆立体交通体系。

超级“大环线”连接广佛两地,途经佛山南海区、禅城区、顺德区及广州市番禺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整个线路约150多公里。

其中,广佛环线最后开工的广佛西环位于广州市西北部、佛山市东北部,是联系广佛中心城区、佛山狮山副中心、花都城区等区域的都市圈快线,具备路网中“串组团、衔西北”的地缘纽带功能。

除了“大环线”有新进展,新白广城际也迎来了关键性节点:新塘南站至机场T2站段即将进入完成长轨铺设,标志着该段基本建成,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预计今年竣工的新白广城,市民对其翘首以盼。该项目通车后,新塘站至白云机场预计仅需20分钟,新白广城际还与穗莞深城际接驳于新塘站可直接沟通广深。

在广州局集团的支持下,广州地铁集团下属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珠三角公司”)顺利办理了既有铁路营业线长轨运输手续,取得了既有铁路营业线长轨运输许可。目前已完成17列(共19列)113.45公里长轨铺设,完成进度约91.4%。

当前,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四网融合”正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将实现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像坐地铁一样方便快捷,推动区域内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综合服务设施等一体化融合的高端经济集聚区。”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表示。

技术创新

攻克“地质博物馆”之难

广州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难度极高。精细化施工管理、紧紧依靠技术创新,是广州地铁遇难克难的秘钥。

2022年12月22日,从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传来捷报,随着中铁装备988“超越号”盾构机在新造竖井破洞而出,“大学城东站—新造竖井”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琶洲支线“盾构掘进年”收官之作。

不为人知的是,该区间要穿越中风化混合花岗岩等复杂地层,覆土厚度最深达70米,且施工期间岩石极易破碎,洞穿软硬不均地层达853米。在此类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进行长距离水下施工,容易发生冒顶、密封失效、刀具刀盘和螺旋机磨损严重、喷涌等施工难题。

面对复杂的外部条件,广州地铁集团下属的珠三角公司超前策划、精心组织,从盾构机选型、地质及环境情况摸查再到施工报建、水下隧道施工安全管控及高频次开仓管控等方面进行管理。下穿期间,珠三角公司联合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领导驻场带班检查制度,严格落实“三督促”。同时,对水面进行全天候监控,确保了盾构机安全平稳下穿640米宽的珠江后航道。

技术创新,是广州地铁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垂直机械法竖井是又一项新技术。年初,粤港澳大湾区首台沉井式竖井掘进机“未来号”在广花城际项目京白区间机械法竖井顺利始发,标志着该项技术首次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运用。针对广花城际京白区间2号盾构井明挖基坑下部有中风化、微风化花岗岩,周边还临近密集房屋建筑群和市政道路,为防止建构筑物、地面沉降,地铁建设者积极调配各方资源,研判后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城市深基坑施工技术——机械法竖井掘进技术进行施工,克服了传统沉井式施工期较长、施工精度控制难等问题。

尽管该技术在国内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具有准备周期短、安全性好、施工速度快、节约投资等优点,同时也是广州地铁集团联合四方(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共同研发的“深基坑竖井掘进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揭榜挂帅”科研举措的首次落地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

【通讯员陈子昕

编辑 梅雅玲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