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这位14岁醒狮少年崭露头角,誓言18岁学会跳“高桩”

万江政法
+订阅

黄彦玮

      有人说,南派醒狮的表演套路众多,当中的表演灵魂必须是鼓点。而鼓手是其中关键,他不仅需要熟悉“花鼓”“三星鼓”“七星鼓”等传统鼓法,也要细心观察台上狮子的神情、动作给出合适的鼓点。舞狮演员只有“踩”准了鼓点,动作才够逼真,才能把狮子演“活”,才能做到“人、狮、鼓”三合一。因此,也有人说鼓手是决定一场醒狮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先生”。在万江蚬涌龙狮体育会里就有这样一位“关键先生”,他叫黄彦玮。

从小埋下的舞狮梦

      今年14岁的黄彦玮自小生活在醒狮文化氛围浓厚的小享社区,逢年过节村里必有醒狮助兴。只要耳边听到锣鼓声,小彦玮便会寻觅醒狮队的踪迹,一路跟随狮队舞遍全村,“就连醒狮在村里挨家挨户拜年,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黄彦玮回忆儿时在村里看老前辈们舞狮的场景。久而久之,“学舞狮”这颗种子埋在了小彦玮的心里。

*黄彦玮与师兄们参加万江麒麟、醒狮巡游活动

      2021年,在表哥的引荐下,黄彦玮怀揣着儿时的“舞狮梦”,加入了万江蚬涌龙狮体育会,与队里一群志同道合的醒狮人共同钻研醒狮文化。初入狮队,教练把他安排到了音乐组,学习敲打鼓、钹、锣等乐器。初学打狮鼓,年纪小小的黄彦玮即使练得手都破了,也没找到打鼓的节奏。于是,教练把他调整至相对容易学的铜钹组。黄彦玮开始一个点一个点地跟着师兄学打钹,后来逐步能练上一小段,渐渐地能跟着鼓乐在无失误的情况下完成一整场演出。也许是常在鼓旁听鼓打钹和常在家里练习的缘故,黄彦玮找到了打狮鼓的节奏,“有一天,拿起鼓槌就能自然熟练地敲上传统‘七星鼓’了!我自己都感到非常惊讶,突然就学会了打狮鼓。”

      经过不断练习,如今的黄彦玮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他不仅能熟练地打出各种鼓法,而且对于醒狮鼓谱、鼓点更是倒背如流,深谙打狮鼓的力度、轻重、点位。说起打鼓的技巧、要点,黄彦玮脱口而出:“鼓声其实就是狮子的‘声音’打醒狮鼓最基本的要集中精神,眼睛要随时观察台上醒狮的去向,要跟着醒狮的动作、神态,鼓点、敲鼓力度也要快速响应。广东醒狮有着喜、怒、哀、乐、动、静、惊、疑8种基本形态,因此醒狮鼓点则必须用不同的节奏来配合醒狮表演各种形态。比如,怒时配重、急、快鼓点,醉时配轻、慢鼓点,嬉戏时则需要轻、重、急、缓鼓点综合使用,以向观众传达醒狮戏弄、调戏、玩弄好奇的心情。”

*黄彦玮(左三)参加蚬涌社区新春醒狮汇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彦玮的努力,狮队教练、队友看在眼、记于心。2022年,在众人力荐下,黄彦玮得到代表狮队参加省醒狮比赛的机会。为了不让狮队在鼓乐上丢分,黄彦玮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练习,务求用最好的状态出战。蚬涌龙狮体育会教练官名政对黄彦玮赞赏有加:“那场比赛时间紧、任务重,即便要上学,每晚放学他都会到基地练上一两个小时锣鼓再回家。”最终,黄彦玮也不负众望,帮助狮队在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

争取18岁前学会“跳桩”

      今年春节,除了要打鼓,黄彦玮也开始舞上了狮头。在新春醒狮汇演中,与师兄们一起表演《龙腾狮跃贺新春》节目。伴随时疾时缓的锣鼓点,黄彦玮舞着狮头穿帘而出,闪耀亮相,向大家拜年、送祝福,与现场观众“零距离”互动,引得满堂喝彩。

*《龙腾狮跃贺新春》表演现场

      “舞狮表演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如何惟妙惟肖地展现狮子的神态和动作,需要不断探寻、摸索,只有练习好了才能将狮子的灵性展现出来。”有着深厚醒狮情怀的黄彦玮,绝不满足于在地面上简单地表演动作。黄彦玮说:“现在东莞本土会跳‘高桩’的人少之又少,接下来我会一步一步地跟着师傅学舞狮,先学‘上凳’‘高杆’,最后会尝试着学‘跳桩’,把醒狮文化完整地学好、传承好。”

      高桩醒狮表演,按照国际高桩舞狮标准,狮子需要在平均2.8米高,桩距在1.8米至0.8米不等的桩阵上展现包括但不限于桩上坐头、壁虎功、钳腰饮水等高难度动作。因此,练习高桩醒狮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平时训练不小心撞到高桩、扭到脚踝、从桩阵上摔下也是常有的事。

*高桩醒狮表演

      对于能否教会黄彦玮高桩醒狮表演,官名政满怀信心。“只要他肯学,我就肯教!”官名政表示,在舞狮方面黄彦玮有天分,也有一定的咏春功底,这为他学好舞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动作别人需要两三天才能学会,他一天就能“搞掂”。

      至于什么时候能学会“跳桩”,黄彦玮一边摸着狮头一边用坚毅眼神眺望着远方正在高桩上练习的师兄,脱口而道:“我18岁那年,记得来蚬涌看我跳桩!”

部分图片由万江蚬涌龙狮体育会提供

图文来源:魅力万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