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元宇宙,咏声动漫坚持打造原创IP,引领粤漫风向

南方都市报
+订阅

在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家粤企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猪猪侠”“百变校巴”“超学先锋”“钶龙战记”等IP及其衍生产品引起了不少参展人的驻足,这只是咏声动漫展位的一部分。

2022年,一直做动漫IP的咏声动漫还积极拥抱元宇宙和数字人服务,首创“元宇宙咖啡馆”,以咏声动漫总裁古志斌为原型的数字替身Ben成为虚拟店长,同时推出超写实虚拟人IP西汐。这两个虚拟形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指向咏声动漫的元宇宙布局路径:一是发展虚拟世界中的真人替身,它代表了元宇宙世界里每一个个体都有一席之地,可以带来更多元宇宙交互场景的应用;二是由人创作的虚拟化身,除了时尚博主西汐以外,咏声动漫还推出了虚拟乐队、虚拟宠物等虚拟IP。据了解,针对虚拟人IP西汐,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在布局数字人赛道后,咏声动漫将如何推进元宇宙业务?作为一家动漫企业,咏声动漫“进击”元宇宙赛道的优势又在哪里?面对普遍的IP老化问题,咏声动漫又有哪些应对方式?目前在全年龄段中的IP布局又是怎样的?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咏声动漫对广东动漫产业环境又有怎样的观察和期待?近日,咏声动漫副总裁、元宇宙业务负责人阎冰接受了南都的独家专访,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漫企新动态

拥抱元宇宙,推进出海路

南都:2022年4月咏声动漫宣布公司已全面接入元宇宙,如今咏声动漫在元宇宙方面的布局有了哪些新进展?

阎冰:当时宣布咏声动漫接入元宇宙,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我们认为在元宇宙的世界里,虚拟人和虚拟资产是基础设施,那么作为一家长期扎根在CG数字动画领域的公司,我们天然认为自己在赛道中。

其次,接入元宇宙是什么意思?元宇宙作为一个新技术,会和娱乐体验场景交互产生新场景,可以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也带来了新营销方式、技术呈现以及商业模式。

在这个模块上面,咏声动漫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第一是在技术维度,我们打造了超写实虚拟生产的工作室,包含研发制作团队、虚拟演播室、虚拟制片拍摄棚,在技术和硬件上已完成了技术搭建。

其次,我们做了原创虚拟IP的孵化,推出了虚拟IP西汐,包括在元宇宙咖啡馆的应用场景里,我们也看到古志斌总裁的“数字替身”,他们代表的是我们对元宇宙世界里虚拟人这个角色的两种定义:一种是虚拟化身,是完全由人创造出来的;一种是虚拟替身,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虚拟世界里有一个自己的替身。我们还储备了大量虚拟IP,包括数字宠物、虚拟乐队等数字IP,我们将跟随市场的需求逐步推出这些IP。

第三是我们的技术以及对原创IP的孵化能力,让我们有幸参与到一些政府、企业虚拟人及虚拟应用生态的打造中,包括我们跟肇庆合作打造城市虚拟人,升级海珠区的虚拟IP等。

南都:动漫出海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火热话题,咏声动漫的出海情况是怎么样的?哪些IP会在海外比较受欢迎?

阎冰:咏声动漫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出海业务,我们的出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版权业务出海,另外一块是IP衍生产品出海。在版权业务出海方面,目前我们的作品被译制成11种语言,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我们最受欢迎的IP当然还是“猪猪侠”,它在各地的表现都很好,通过主流电视台和媒体渠道播出,收视效果优异,每年“猪猪侠”系列大电影也会同步在海外上映。

漫企入“元”有优势

强IP打造力,成熟CG制作力

南都:作为动漫企业,咏声动漫进军元宇宙的优势在哪里?

阎冰:我们对元宇宙的理解就是,虚拟人和虚拟内容会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那么怎么理解虚拟人和虚拟内容?我们认为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我们仍要创建可信的角色和可信的场景,它才会真正跟现实产生交互。

我们有多年原创IP孵化运营的经验,让我们在打造原创IP方面更有确定性。18年来,我们的“猪猪侠”可以说深入人心,用元宇宙的表达方式来讲,它也是一个虚拟人,但很多小朋友都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其实这种原创IP内容的打造能力,也是咏声动漫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其次,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拥有大量且成熟的虚拟内容制作经验。我们旗下的铁风扇工作室是国内非常领先的CG制作团队,参与制作了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大部分国漫电影作品。

南都:动漫企业投入元宇宙,会是未来的一个全面趋势吗?

阎冰:目前来看,率先进入元宇宙赛道的有两类公司,一类是IP孵化公司,另一类就是做技术的公司。技术公司是用技术和平台把CG动画的影视工业化体系搭建起来,用技术的方式提升动画制作的效率。我们可以看到,在元宇宙赛道最先释放的市场需求,就是对CG动画的制作需求,而制作能力则是大部分动漫公司的基本能力。

我认为动漫企业投入元宇宙是一个趋势,因为虚拟人元宇宙赛道火热起来后,产生了大量对于CG动画的制作需求,市场需求推动动漫公司的发展。其次,自身有原创IP孵化能力的动漫公司也能够借助元宇宙的营销方式去推广营销自己的虚拟IP,相较过去的动漫和影视造星方式可能会更有效率。

开放“虚拟”创造力

助力业界协同制作

南都:咏声动漫还积累了虚拟内容生产所需的专利技术,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

阎冰:我们在技术研发这一块上投入非常大,这跟我们古志斌总裁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本身是学计算机的。

在动漫行业里面,皮克斯动画的创始人约翰说过,技术启迪艺术,艺术挑战技术。一直以来,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比较大并且有一定积累,比如在动画制作的应用插件和应用技术开发上,包括像毛发解算系统、一键布设灯光系统,以及我们自主研发的引擎等这些技术的集成上。

另外一个积累就是我们的虚拟制片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制作了包括我们刚刚跟大家展示的数字替身CG Ben。虚拟人制作需要虚拟资产的制作,是一套集成了数字动画制作、AI语音和动作驱动的集成系统。

南都:咏声动漫还开放了虚拟资产或数字资产,来帮助业界提升虚拟内容生产效率?

阎冰:过去我们只服务于自己的产线,随着上述的技术有了更广阔应用场景后,我们也把它们打造成了不同的技术产品。这个技术产品是我们的IN系统,它是一个智能动画制作管理的协同系统。

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像动漫电影和我们这种系列的动漫剧集,它的协作需要多个团队共同来完成,即使咏声动漫有500多人的制作团队,我们大量的工作也仍然需要跟不同的团队外协,那么如何让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艺术家,能够用统一的制作标准来提交艺术作品,最终把它们完美完整地呈现出来,这个智能协同的系统就非常重要。

我们自己在推出虚拟人的时候,比较倾向于集成和自研系统来支持我们的应用场景,目前我们也会把技术研发集成的产品开放给我们的客户使用。它不仅可以服务于我们自己的产线,也可以服务于行业。

推时尚虚拟人IP

轻量级运营,快节奏反馈

南都:咏声动漫在2022年推出了虚拟人西汐,结合你的行业观察,目前采用怎样的策略来运营西汐这个IP

阎冰:西汐的定位是时尚博主。我们在打造虚拟角色的时候,第一个考虑就是要建造一个可信的角色。她在社交媒体上被持续运营,她的运营团队也有不少青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本身就是时尚圈里的造型师。我们用这样的内容创意团队,来打造和丰富她的人设。

第二个考虑是在商业维度上面,现在虚拟人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B端很热,但C端用户还没有太多感知。可以说,现在虚拟人市场上看到的虚拟IP,除了洛天依这种现象级IP以外,其他的虚拟偶像都在逐步培育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就是通过和B端的商业跨界联动来打造 IP热度。所以现在西汐会以出席行业活动论坛、代言公益项目等方式去丰富她的人设。

另外,我们还是会持续为她创作更多内容,去完善和丰富她的人设。目前也在布局直播、唱跳等内容,希望能够在赛道比较成熟的时候,让更多用户了解和喜欢西汐。

南都:作为虚拟偶像,西汐和真人偶像相比优势在哪里?

阎冰:最大的优势当然是不会塌房了。2022年虚拟明星成了一个趋势,但是2022年也被称为“偶像塌房元年”,比很多有影响力的明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从而导致品牌方遭受了连带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影视行业中,明星塌房可能导致他们的影视作品面临“雪藏”或大幅更改的风险,但虚拟明星就能较好地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因为虚拟明星背后其实是一个团队在协作,它背后尽管有“中之人”(注:指操纵虚拟主播进行直播的人),但角色形象本身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所以可控性很强。

南都:未来是否会围绕西汐等虚拟人IP来制作一些系列化的动画作品?

阎冰: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如果西汐是一个有潜力的明星,当然不排除会为她定制影视作品,或者让她客串到我们已有的这些动画作品中来。

但是相反,如果她仍然是新人状态,可能就不会有后续持续的运营和发展。在我们的IP库里有大量的IP资产和IP运营,我们会用那些被用户选择的虚拟IP来打造影视作品,像我们推出的热血番剧《虚无边境》,里面的双女主,她们本身的性格魅力就很受欢迎。在做番剧的同时,我们也会考虑让她们以“虚拟偶像”的方式来跟大家见面,这也是造星模式。

南都:咏声动漫过去所经营的IP大多是影视IP,但这次推出的是虚拟人IP,从孵化到最后推出,两种IP经历的过程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阎冰:过去我们通过影视剧或大电影来造星、来孵化一个IP,周期非常长。比如用影视剧方式来推出一个IP,那首先我们要为它规划足够多的内容,这个内容通常至少是一季或者多季的系列动画,制片量大、制作成本高、反馈周期长。我们孵化一个IP,从前期市场定位到中期制作,再到最后在市场端呈现,可能需要两三年。在这个时间里,用户的调性、用户对于IP的喜爱程度、市场的热点都在发生变化,IP是否受市场欢迎的反馈有时会滞后。

用元宇宙的方式去推出虚拟人就有所不同。首先不需要为 IP提前打造那么大量的内容,我们更需要结合当下更流行的热点、用户更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用短视频的方式,短平快地让虚拟人跟用户接触,再通过大量的事件营销,走进用户的视野,反馈是非常及时的。

比如在短视频播出之后,我们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对虚拟人内容做持续迭代。我们能够很快在用户和市场之间得到一个反馈,及时去修正。这时候就是用户选择了内容,市场选择了内容,这就是我们觉得两种IP孵化之间的最大差异。

拓IP孵化路径

构成互补IP池,对抗IP老化问题

南都:咏声动漫自有一套动漫IP孵化方法论,依托着这套方法论,我们已经推出了猪猪侠、百变校巴等IP,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阎冰:以我们比较有优势的儿童动画板块为例,“猪猪侠”本身已经是一个18年的明星IP,明星IP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首先是依托它,我们生产制作的产线是非常完备的,变现的发行网络也非常完善,另外授权商的资源库、供应商库也非常完备。在这样的体系下,我们可以说是搭建了一个内容创作的方法论。

另外我们的资源可以在不同IP的孵化上复制。可以看到依托“猪猪侠”这套体系,我们打造了“百变校巴”“超学先锋”“钶龙战记”等一系列原创IP。

南都:你曾在采访中提及,如今咏声动漫的IP孵化路径更多元,采用短视频、潮玩等更轻量级的方式去推出新IP。轻量级的IP推出方式具体是怎样的?有哪些优点?

阎冰:以往IP打造的方式,它的周期长、风险高,而且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个成功者魔咒:你打造了一个明星IP,你想要再复制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所以我们除了在优势赛道上不断投入资源,孵化新的IP,也会在其他赛道上做一些布局。我们跟B站联合制作的《虚无边境》,是一个二次元IP,我们的合作方式是先推出预告片,把创意完整表达,得到平台和用户认可之后,我们才会对它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制作成完整的番剧。

包括电影也是一样,我们过去主要做“猪猪侠”系列大电影。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跟全国的美术院校合作,推出青年动画艺术家扶持计划。这个计划会对院校团队的优秀创意进行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帮助创意落地后,作品会推到市场上去试水。对于市场反响非常好的IP,我们会加大投入去打造大电影,像《落凡尘》这部电影就是我们青年动画艺术家扶持计划中跑出来的一个IP。用这种方式,我们孵化了4个国漫向的IP——《狮子学狮》《觉醒》《凤凰与我》以及《落凡尘》。

在潮玩和短视频赛道上,我们也知道门槛本身不是特别高,也看到非常多的内容创意者用很小的团队就完成了一个IP的孵化。在这个维度上面,我们是一个新的进入者。我们今年推出了羊圆圆IP,采用先推潮玩产品的打法,一经推出市场反响很好,一上新就秒空。

南都:我们一直说咏声动漫的“根”在于原创IP,但原创IP总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怎么解决IP老化的问题?

阎冰:这是很多影视动漫公司的挑战。我们很难仅仅依托一个明星IP去实现企业长期发展,因为每个IP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如果想获得更稳定发展,我们必须不停孵化出新IP,形成一个互补IP池,这样企业才能良性运转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用新的IP孵化方式去打造自己的IP矩阵。

 

追溯粤漫发展

政策加持曾保留火种,如今渐成名片

南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外国动画加工企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四处开花。你曾观察到动画特别是亲子动画领域,大量原创头部动画都是广东原创,这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阎冰:咏声动漫是在2004年转型做动漫产业的。我们先从结果来倒推,全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儿童动画IP都是广东造,“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同时广东的动漫公司非常多,从这个结果来看,一定是因为广东有动漫文化发展的土壤。

广东在动漫产业支持方面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独特的支持。当时在广东,动漫影视作品在央视播出有补贴政策,但动漫产业盈利模式还不成熟,影视也没有正版化。这个补贴的兑现就让当时的广东动漫产业保留了火种,后来大家才等到了版权正版化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维度上来讲,广东是一个制造业大省,我们可以看到动漫除了版权盈利以外,它的商品化授权也是非常重要的营利方式。在广东澄海拥有着全球最大的玩具市场和制造业基础,这给动漫授权业态又留有一定空间。两个业态的相互辅助,让动漫IP在版权领域找到了市场化的机遇,同时制造业的土壤又很好地反哺了动漫的商品化授权市场。

最后是广阔市场机遇让广东今天能拥有这么多的动漫企业,包括很头部的动漫企业。我们还可以看到广东动漫在儿童赛道里很强,这个优势我相信是无可替代的。

漫话目前困境

动漫人才需集聚,大型节展仍欠缺

南都:据你观察,目前在发展动漫行业这一块,广东还存在哪些可以提升的方面?

阎冰:我们发现,比如电影《哪吒》票房能到50亿,打破了过去国漫电影可能10亿左右的规模,让国漫从一个小众市场变成了大众爱好,动漫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赛道了,它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咏声动漫也开始布局这类国漫电影市场,但在布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广东在这个赛道上会越来越被赶超。一方面赶超压力是来自于杭州、苏州这些快速发展的城市,另一方面来自影视基础比较好的北京和上海。我们最主要的劣势还是在人才。我们做《落凡尘》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发现广东在顶尖国漫电影制作人才上奇缺,从前期的创意团队、美术到中期的制作发行,大部分人才都聚集在北京。

人才方面,还有个问题是竞争激烈。我们知道广东的游戏产业非常发达,它的营收占到了全国非常大的比重,但我们动漫在美术、CG内容制作的部分,跟游戏企业的人才存在一个激烈竞争。而游戏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强,他们能够给人才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在这种情况下,动画人才其实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一个虹吸效应。

第三是我们看到广东动漫在影响力节展这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包括像杭州、成都这些城市的动漫相关节展活动力度越来越大,在影响力方面也不断提升。 

南都:你认为目前在广东的政策、发展环境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和优化?

阎冰:广东针对电影的政策是非常有力度的,但动画电影和真人实拍电影相比,比如说在票房、制作周期等方面会略有差异,所以我们希望能针对动画电影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特色,设置相应的门槛。

其次是希望能够针对影视动画人才有相应的支持政策。

最后,我们认为,现在是国漫走出去的机遇,所以也希望有对于动漫作品出海的政策支持。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实习生 李妤潼

图片:受访方提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