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吉隆:舞龙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东发布
2023-02-07 22:36
+订阅

“咚咚,咚咚咚……”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惠东县吉隆镇隆重举行舞龙闹元宵活动,舞龙闹元宵是吉隆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日两晚,吉隆群众都要舞龙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逢元宵节舞龙时,家家户户都准备“五牲”“五贡”拜神灵、敬祖先,备上丰盛的菜肴,请来亲朋好友热闹一番。据悉,吉隆的元宵舞龙已传承400多年,2015年,吉隆元宵舞龙入选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2:19

现场热闹非凡 市民乐洋洋

当天下午6时左右,老圩龙队把龙摆在吉隆镇政府侧边水井旁的起龙处,龙眼用红布遮住,并准备香、纸宝、水果在龙头前面的地方。随后,由当地受尊重且家庭人丁兴旺的老者请龙神。在点三炷香,拜龙,祈祷等仪式后,把香插在龙头前面的地方,烧纸宝,大喊:龙神请到,开光!随即揭开蒙龙眼的红布。这时,鞭炮齐鸣,“龙”飞快奔出。

起龙后,是年属肖(牌)和龙先到众神庙和帝爷庙敬过神灵。敬神灵、祖先后,龙沿着预定路线先回镇政府门坪表演,随后大锣鸣锣开道,走街过巷,参拜各家各户,到各家拜灶神。龙所到之处,家家都燃小排炮接龙,有的还在自家门前摆香案、上果品接龙,希望龙神保佑。

彩龙上下翻腾,时现龙头,时现龙尾,舞龙头的队员尤为用力,一拉一甩间,龙头便神采奕奕地追逐着“龙珠”,队员直至浑身流汗才放手,一人下去立马有一人上来接棒。而一旁的狮鼓队队员敲打着锣鼓,迎合着彩龙,狮子上下跳跃,憨态可掬引人注目,霎时间,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浓浓喜气。每年吉隆镇舞龙都有许多外地人专程来观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整个吉隆香火一片,处处有龙“游”动,鞭炮声、欢笑声从地下传到上空,吉隆一片欢腾。

“我是从梁化专程过来看舞龙的,吉隆元宵舞龙很有气氛,我也想拔下龙须沾下喜气。”市民王小姐说。记者了解到,吉隆的舞龙过程中,有“请龙神”“钻龙身”“拔龙须”“穿龙架”“化龙”等完整的程序,每当龙稍停时,人们纷纷从龙身下钻过,据说这样可使身体健康,像龙一样长寿。而龙须据说可让六畜兴旺,于是人们便瞅准机会拔龙须拿回家中。

“元宵舞龙是我们这的大日子,小时候还当过扮景队的女童呢,现在我也带着孩子,让她感受下舞龙的氛围。”吉隆圩镇居民陶华英说。一旁的小孩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舞小龙,争当龙头。“我们虽然不能舞龙,但能跟在花车旁舞小龙。”今年11岁的吉隆圩镇居民翁浩彬表示,长大后要参加舞龙队,在元宵节这天一展身手。

寄寓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吉隆舞龙闹元宵是以村为单位,有固定的时间和完整的程序。吉隆元宵舞龙一般包括舞龙、扮景和狮鼓三队。如今,舞龙队分为男子舞龙队和女子舞龙队,舞龙队由男(女)青年组成。龙共19节,加上龙珠,共由20个左右的男(女)青年舞。狮鼓队主要由麒麟狮和唢呐、大钗、大铜锣、大鼓、西洋鼓等组成,以增强喜庆、热闹的气氛。扮景队由十一、二岁的男女小孩组成。主要有当年的属肖,花篮、花车、花船、花轿、路牌、掌扇以及马、虎、鹿等。女孩子梳妆打扮,彩衣彩裤,担花篮、坐花车、花船、花轿、举路牌、掌扇,女孩盛装坐在花船、花车、花轿,沿途拂洒彩纸屑;男孩子穿白衫、戴眼镜,骑马、虎、鹿等。扮景的目的主要是增加闹元宵的观赏性。

本次舞龙活动分四个主龙队(老圩龙队、新圩龙队、鞋城龙队和瑶埠、镇阳围、吉水龙队)四条主线路进行,正月十五晚上,吉水龙队在吉水村民小组广场化龙,镇阳围龙队在镇阳围内大坪化龙。正月十六上午,其余龙队继续巡游,晚上参拜完后,要进行“穿龙架”。龙舞到村中一块空旷平整的地方,先进行表演,然后,龙按一字型摆好,龙头、龙尾在龙珠指引下同时穿过龙身,从第3节穿起,一直穿完第17节。整个过程不会相碰或打结,这是一种技巧,也寓意从头到尾,圆圆满满。最后,将龙送到寺庙边或河边,把龙盘好,龙头向上,点火烧化,送龙上天。

吉隆的“舞龙”最早是纯粹舞草龙,1950年前后增加了“扮景”。上世纪80年代以后,舞草龙改为舞布龙,只有埔仔村还沿袭舞草龙的习惯。

请龙进村舞草龙闹元宵是埔仔村的传统活动,村里自古至今都是舞草龙,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每年元宵节傍晚6时,村民就举着草龙以及布龙到村后的大埔山“请龙”,给龙点睛,然后向村子舞来。龙开始舞动时,村民在前面点燃烟花和鞭炮,隆重迎接。舞到村口,村民将摊放好的鞭炮点燃,同时燃放烟花,迎接祥龙进村。龙进村后,先拜村中的寺庙,然后再走家串户,给村民送上祝福,家家户户都站在家门口隆重地接龙。2017年4月,埔仔村的蔡冬维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元宵节(元宵舞龙)的代表性传承人。

据悉,传统上吉隆舞龙是用草龙,以稻草扎制龙头、龙身、龙尾,并用香火插满整条龙,后逐渐改为舞竹篾彩龙。舞龙不讲求“舞”的技巧,而强调驱邪纳吉的仪式感,特别作为元宵佳节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吉隆舞龙具有很强的节日性和仪式性,其中寄寓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