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的节日·元宵 ——
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鹤城镇小官田上演了一场闹年宵花炮庙会活动,来自鹤山及江门、佛山、中山、广州等地近万名游客、群众,共同见证这项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源:鹤城镇/欧蕊荣 摄
图源:鹤城镇/凌伟新 摄
黄继明 摄
据悉,小官田花炮庙会将延续到2月13日(农历正月二十三)。随后东坑三圣爷花炮庙会、城西刘三姐花炮庙会等将紧接而来,预计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
鹤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鹤城镇90%人口是客家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民俗文化可圈可点甚多。其中,鹤城客家花炮庙会是鹤城客家人三百多年来代代相传、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习俗。2022年,该活动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中,小官田花炮庙会是目前鹤城镇最大型的花炮庙会,共设十六个花炮,按头炮、二炮、三炮等固定顺序依次放炮、抢炮。抢到头炮的人即“炮主”,是最幸运之人,全村人都锣鼓欢送。炮主会得到一个“花炮头”和一幅绘有关帝像的镜画,上面注明第几炮,由各村接回村中供奉,一年后再送回去,俗称“还花炮”。
多图直击花炮会现场
李向前 摄
图源:鹤城镇/张海泉 摄
当天早上8点,鹤城镇小官田樟树下村三麟钟公祠锣鼓震天,彩旗招展。村民正密锣紧鼓地准备着还炮仪式需要的祭品,老人手把手将这项客家传统习俗的要点逐一传授给年轻人。
图源:鹤城镇/欧蕊荣 摄
邓图强 摄
图源:鹤城镇/欧蕊荣 摄
图源:鹤城镇/陈荣彪 摄
还花炮队伍浩浩荡荡,旗幡招展,经过各村各家门口时,家家户户都热烈欢迎。到达小官田后,乡民抬着供桌、祭品、神龛,挑着盒箩进入祖庙内,摆放好各种祭品按各村的传统进行祈福拜祭。拜祭后,将花炮头及关帝画像花牌送回小官田关帝祖庙,等候重新抽签确定新一年的炮位。
视频来源:鹤城镇
图源:鹤城镇/欧蕊荣 摄
图源:鹤城镇/欧蕊荣 摄
图源:鹤城镇/任惠坚 摄
大路唇村还头炮队伍的到来,使得花炮庙会的气氛进入高潮,现场的游客争先恐后在祖庙广场上寻找最佳的观看位置,随着现场一声声叫彩声,龙腾狮舞,锣鼓喧天,大路唇龙狮队也使出浑身解数,卖力表演为现场的游客祈求新的一年“顺心顺意”。
图源:鹤城镇/凌伟新 摄
图源:鹤城镇/凌伟新 摄
庙会集市上同样热闹非凡,煎饺、糖葫芦、棉花糖等小吃摊位阵阵飘香,群众边游边吃,尽享小官田花炮庙会送上的集视觉、嗅觉、味觉的“立体年味”。
图源:鹤城镇/任家宜 摄
邓图强 摄
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官田花炮庙会重新举办的烟火气,激活了鹤城镇文旅及乡村游的新活力。春节前后,鹤城镇成功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春节”、客家上灯仪式、舞鱼灯游古城等活动,吸引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共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小官田花炮庙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客家风俗热潮,共吸引游客约2万人次。
鹤城客家花炮会知多D
李向前 摄
鹤城客家花炮会,也称客家烧炮庙会,是广东省鹤山市鹤城镇近150条客家自然村,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延续至三月初三,依从约定俗成的排期轮番举行,以祭神祈福、欢聚联谊的民间活动,主要包括祭拜、接炮、还炮、烧炮和抢炮等传统仪式流程,另外各村还融入各自特色开展其他演出活动。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浓重的宗族性,反映了鹤城客家人崇祖敬宗、注重家教、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客家精神,是鹤城客家文化的渊薮与根基。
鹤城镇位于鹤山市中部,是鹤山市最多客家人聚居的城镇。鹤城客家花炮会已有近300年历史。据记载,鹤山客家人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从粤东、粤北迁入,开荒建村立户,并建立庙宇。立县初期,城内有“十庙八祠”的说法。鹤城客家人保留原有文化,吸收、融会当地信仰,自然村三公里范围内,各有供奉的护村主神灵,如关帝、三圣爷、刘三姐、郭姑婆、洪圣爷、天后娘等。通常从每年正月十五开始,护村主神灵所护佑的村落陆续举行花炮会进行庆祭和祈福。
图源:鹤城镇/张海泉 摄
鹤城客家花炮会当天,庙委会组织乡民提前准备好生熟猪、香烛等祭品。待民众陆续到祖祠上香拜祭后,乡民抬着供桌、祭品、神龛,挑着箩箧,敲锣打鼓,将去年供奉的炮头和炮山接回。炮头即炮弹,内装有火药和引信,炮山上面则注明第几炮。各村炮数不同,按头炮、第二炮、第三炮等顺序依次烧炮、抢炮。祖公引火点燃花炮,一声巨响,花炮冲上空中。人们拥向前,千手争抢。一连数炮,抢炮高潮一浪胜一浪,围观者喝彩声此起彼伏。抢到头炮的人即“炮主”,寓意赢得全年好运气。村民将炮头和炮山供奉起来,来年再将其送回祖庙,周而复始,祈求福气连年不断,一年到头万事顺意。
花炮会当天,本地村民、海内外华人侨胞均前来参与,少则几千人,大型庙会可达万人,全村男女老少、海内外乡亲欢聚一堂,共话乡情,共商村务,民众也借庙会之机“挑箩摆摊”。改革开放以后,其集市功能逐渐淡化。随着社会发展,花炮会渐趋文明、安全、多样化。各村炮头形式不尽相同,炮山则多以花牌代替。
花炮会融鹤城客家人文化、信仰、习俗、价值观等于一体,依托宗祠祖庙,全方位地展现了客家文化在珠江西岸地区的传统民俗民风和原生态文化空间。活动中,担箩箧、准备生熟猪、唱山歌等客家元素处处彰显,体现了鹤城客家花炮会作为客家传统文化“活化石”的重要历史价值与深厚文化积淀。通过花炮会,人们以庙市促进经济贸易,以聚庆增进乡里和谐,以会狮增进村社交流,以文艺促进文化繁荣,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鹤山市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来源:鹤城镇 鹤山市文化馆 羊城晚报
编辑:吕桢华
校对:冯彦敏
审校:陈楚文
监制:吕悦怡
以上图片使用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摄影师本人,本平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