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正式成立,同年,该院放射科诞生。科室建立以来,始终将妇幼健康放在首位,通过高质量开展各项影像诊断业务,致力守护患者健康。
作为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负责人,熊益敏长期在一线从事影像诊断、科研及教学工作,尤其擅长胎儿磁共振(MR)、乳腺MR等前沿技术,并在相关领域发表过多项学术研究成果。
在熊益敏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壮大,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科室人员已增加至22人,仪器设备也大幅改良换代。此外,科室业务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年均服务近8万人次,帮助许多患者实现早筛查、早诊断,从而回归正常生活。
面向未来,熊益敏认为:“我们要根据服务对象,从患者需求、临床需求以及医院总体规划出发,找准我们的发展方向。”此外,他进一步表示,“放射科将会以专科影像技术作为导向,在将来更好地为妇幼健康保驾护航。”
开展特色放射业务,致力实现病症早诊断
作为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的平台科室,放射科能够开展包含全身CT、MR以及各类造影在内的影像诊断业务。此外,面向妇幼保健院的重点服务人群,科室围绕妇幼群体特点,量身打造对口业务。
1.5T MRI
“我们要根据服务对象确定发展方向。”熊益敏表示,“当前,我们的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为主,因此,我们的主攻方向是妇产科、新生儿及儿科、产前诊断、乳腺、妇产及儿童保健等专业的影像诊断,其中乳腺影像诊断、胎儿MR是我科的优势项目,具有显著特色。同时,放射科全面开展适合服务人群的各项影像检查,从而满足患者需求、临床需求。”
胎儿MR是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的一大法宝,一位41岁妇女便曾受惠于该项技术。该患者于怀孕25周时,通过产前筛查超声提示胎儿颅内包块,多家医院没能确定包块性质,随后来到该放射科做胎儿MR,该科组织科内讨论后诊断为胎儿脑内血肿,该结果在后续的诊疗过程中得以证实,帮助患者实现了及时、准确的诊断。
64排CT
乳腺MR是放射科为守护妇女健康推出的另一大法宝。此前,一位47岁的女性患者因右乳头溢液,20天内辗转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良性病变。随后,她来到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进行乳腺MR检查后被考虑为乳腺癌,并得到术后病理证实。该患者得益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作为专科医院的平台科室,放射科注重发展专长业务。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是深圳东部唯一开展胎儿磁共振业务的科室,也是龙岗率先开展乳腺钼靶的科室。
多功能X光机1
打造多元人才梯队,发挥人才效应助力科学研究
想要开展好放射科相关业务,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目前,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有高级职称4人,为引领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才梯队涵盖多类别人才,有诊断医生12人、技师8人、护士2人。
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的业务开展需要较强的妇、儿专业背景,因此,科室对新进人才有着系统的培养计划。“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科室对每一名新进人员均进行为期2-3年的培养。”
读片学习会
对于人才的培养,熊益敏有着自己的规划。“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多样,包括邀请国内顶尖专家来科室指导、授课,鼓励年轻医生学历提升,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家一流的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等。”
由于来到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逐日增多,放射科的业务量也逐渐加大。熊益敏表示,面对这种情形,科室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以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
“伴随医院创建成为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的启动,院内科研、教学将更上一层楼;住院部北栋投入使用后病床容量将会翻一番,医院发展势头迅猛。”熊益敏表示,“在此情形下,科室将进一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满足科室发展的需要。”
推动专科化发展,做好学科建设
放射科如何加强学科建设?对此,熊益敏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我们与多所大学的附属医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此外,我们将依托CT和磁共振技术在妇、儿专科的临床应用,来带动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科室的内涵建设。”
作为平台科室,熊益敏深信,“科研和临床绝不能脱节”。在学科建设基础上,放射科正利用技术积累以提高临床业务水平和开展科学研究,注重将科研成果用于临床。“乳腺影像业务的开展大幅提高了临床检查的准确率,患者对此十分认可。全面开展胎儿磁共振检查,包括胎儿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椎等磁共振成像。除此之外,科室还开展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项目,如磁共振对早产儿脑部评估,能比较精准地对脑部发育作出客观评价。”
对于未来,熊益敏介绍,亚专科化将是放射科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记者了解到,为了助推科室学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该放射科将成立亚专业学组。“根据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的特色,拟成立乳腺、腹(盆)部、儿科和胎儿医学、综合4个组。在未来,我们将以这4个学组为框架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
【记者】王百臻
【图片】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