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2022年水产预制菜上市企业谁最赚钱?

预制菜宝典
+订阅

数据大对比:2022年水产预制菜企业谁赚谁亏?

近日,随着一系列预制菜上市企业2022年年度报业绩预告相继发布,预制菜行业呈现出多种变化,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其中,安井食品2022年度净赚9.55亿-10.05亿元,而大湖股份却预亏7500万-8500万元。根据预制菜宝典记者统计,在与水产相关度较高的预制菜上市企业中,目前有5家企业盈利,1家企业亏损。

图片

南方农村报 陈静 拍摄

安井净利增超4倍

预制菜成强劲动力

从扣非净利润统计数据来看,安井食品遥遥领先,公告显示,安井食品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0.60亿-11.10亿元,同比增长55.43%-62.76%。这也是安井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长最快的一年。安井食品净利润6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且增幅持续扩大,2022年较2017年增加超过4倍。

公告称,公司业绩预增的原因是去年公司抢抓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近年来“销地产”布局的产能优势,各基地协同发展、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加之BC兼顾、均衡发展的产品矩阵和渠道资源共同作用,传统速冻火锅料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不断提升,重点布局的预制菜肴板块业务快速上量,营业收入增长带来利润增长。同时公司控制促销、广告等费用投入,期间费用比下降带动利润率提升。另外,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增加带来利润增加。

图片

其余4家盈利的企业分别是国联水产(0.12亿-0.25亿元)、百洋股份(0.35亿-0.45亿元)、天马科技(1.19亿-1.49亿元)和海欣食品(0.28亿-0.41亿元)。

天马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受益于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前瞻性布局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经营业绩仍实现稳健增长。

国联水产称,报告期内公司关停上游养殖业务,减少对上游亏损业务的资金投入,把资金投入聚焦在水产食品加工业务,整体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实现扭亏为盈。

海欣食品将业绩预增归因于2022年公司调整管理模式,降本增效,推出新品,改善公司产品结构,巩固和强化餐饮、特通和下沉市场开拓成果。

百洋股份称,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克服行业竞争、市场环境变化、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部分区域和时段水产品流通不畅等影响,坚持拓展销售区域、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水产食品内销团队建设、提高海外鱼粉回运效率,加之罗非鱼出口价格、鱼粉售价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公司主营业务运营稳定,实现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大湖股份是6家企业中唯一亏损的企业,其预亏金额为7500万元到8500万元。大湖股份在公告中称,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主要是新建医院固定成本费用增加及商誉计提约4000万元的减值所致。若剔除该影响因素,公司2022年各项业务均稳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大湖股份预制菜产业园已于2022年6月正式投产,实现了预制菜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研发品类涵盖预制菜冻品、预制菜冻转鲜、冰鲜净菜、传统速冻、零食、复合调味料六大类,后期随着产能逐步释放,或将为公司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预制菜宝典记者发现,上述盈利的水产预制菜上市企业均受益于预制菜业务实现业绩增长,部分企业的盈亏状态受到预制菜业务的直接影响。预制菜已经成为安井食品、国联水产和海欣食品驱动业绩增长的主引擎,为主营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开辟了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展望2023年,随着各水产预制菜上市企业加大对预制菜的投入,预制菜产能逐步得到释放、预制菜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能够有效满足较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预制菜业务预计为水产预制菜上市企业利润增长注入持续动能。

图片

南方农村报 陈静 拍摄

凭优势布局预制菜

各企业发展有差异

水产类企业大多凭借强大的资源优势,逐步实现由水产品初级加工向研发生产水产精深加工产品转变,顺势发力预制菜。国联水产依靠产品、供应链和渠道三大领域的独特优势,致力于提升旗下预制菜品牌在C端市场的影响力;百洋股份依托产业链完整优势,促进饲料与水产品加工业务之间的协同联动;天马科技基于全产业链管控、中央厨房、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预制菜;大湖股份充分利用上游原材料供应优势,将产业链延伸至预制菜业务。除国联水产将剥离造成公司整体业绩亏损的上游养殖业务,全面转型为水产食品企业外,百洋股份、天马科技、大湖股份的预制菜产品尚处于市场培育与推广阶段,公司盈亏主要由主营业务决定。

速冻食品企业是预制菜产业链的下游,凭借冷鲜技术、品牌、供应链经验切入预制菜行业,在后续的运输、销售、营销拓展等方面相对更容易。作为传统速冻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借助先发的冷链和渠道优势、先进的冷冻冷链技术、较为全面的渠道经销网络,得以在B端预制菜市场深耕。速冻食品赛道上的另一龙头企业海欣食品,多年间建立的稳定且强大的冷链优势以及渠道、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基础等都极大地助力其预制菜肴业务。在水产预制菜品类上,海欣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速冻鱼肉制品和常温休闲鱼肉制品;安井食品通过并购水产类企业新宏业、新柳伍等,布局上游原料淡水鱼糜产业及速冻调味小龙虾菜肴制品。

图片

水产预制菜产业全面发展,除了水产预制菜企业引领带动,也离不开各地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如广东作为预制菜的策源地,出台省“菜十条”、创建11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成立省级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速预制菜“出海”行动、打造“年鱼经济”、召开“新春第一会”提出着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从政、产、学、研等各方面极大地增强以国联水产为代表的水产预制菜企业投入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此外,河北、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重庆、云南等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予以当地水产预制菜企业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片

【统筹】庹朝均 李思敏

【记者】俸敏

【来源】南方农村报 预制菜宝典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杨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