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宝贵的时间留给有备而来的委员吧!”2月7日上午,政协第十届珠海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后,紧凑的议程随即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在经济委讨论现场,主持人将一个个发言机会留给了豪情满怀的政协委员们。
“珠海5.0产业新空间引进许多创新创业团队,若企业发展以0-100计,他们只是迈过了0-1这个实验室技术阶段,怎样帮助他们顺利渡过1-10这个企业产业化的关键阶段,让人才真正地在珠海扎下根并开花结果、安居乐业,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恒格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恒格等离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离子装备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可语重心长的发言,一下子“点燃”制造业当家这个全场最热话题。
珠海市政协委员胡可建议大力支持产业中试平台建设。
委员建议
助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过去一年,珠海为“产业梦”造空间,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迅速聚拢新产业和新业态,冲刺“万亿工业强市”,做厚制造业当家的家底。
“珠海引进了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落户,除了现有系统的人才政策、科技项目支持、产业扶持政策等外,希望出台更多针对创新创业团队1-10阶段,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解决产业发展的痛点,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强产业中试平台建设以期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也是必须重视的环节。”胡可说。
在胡可看来,珠海可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中试平台建设。“中试平台一端连着创新,一端连着产业,不仅能吸引团队聚集人才和项目,帮助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更能赋能产业,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孵化未来产业。”
胡可发言时,另一位珠海市政协委员、华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杨智雄频频点头。作为扎根珠海多年的创业者,对这座城市的跨越发展和产业腾飞,他们有着同样的盼望。
“5.0产业新空间的建设,就下栽下了梧桐树,这是珠海产业发展的硬支撑。在此之外,我们更要用国际化的视野,进一步优化培育产业发展的软支撑。”杨智雄说。
“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离不开金融产业的思路,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的挑战,我们要争取在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做出更多大胆尝试。”杨智雄建议。
大胆设想
建立珠港合作区
从5.0产业新空间谈到金融产业创新,政协委员的发言引起了在场很多委员的共鸣。
“因为我是前天刚刚从美国回来,在美期间与很多的国际资本交流后,启发很多。”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市大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蕙欣在发言时分享了她此行的许多心得体会。
“我之前做了14年实业,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融资,直到去年在第一次融资过程中,才发现实业思维与资本思维差别很大,但是你必须得付学费。”去年,邓蕙欣通过一家专业化的医疗投资机构成功融资近亿元,至此深感专业金融团队的重要性。
“信心,是企业家愿意在一座城市投资的基石。”作为珠海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邓蕙欣建议,珠海市在建构招商团队时,将律师、会计师、专业投资团队的力量纳入进来,促进国有资本和专业化投资团队的联动,形成更有竞争力的招商引资梯队。
“说到招商,最近我也在邀请了一些港科大的珠海来发展。”珠海市政协委员成亮接过招商的话题,引发会场一阵欢声笑语。
成亮是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过去十几年,他曾带领来自香港的创新创业团队闯进全球无人船领域的“无人区”,也特别关心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和珠港合作的话题。
成亮大胆设想,“目前我们有深珠合作示范区,能不能再谋划一个珠港合作区,专门划定一块区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环境,把香港的产业、人才往这边引,我想可以做个专题研究专题。”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整场讨论中,制造业当家、金融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都是高频词汇。不少委员在会议结束后意犹未尽,带着记录满满的笔记本,依旧在会场热烈地讨论着……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林郁鸿 谢静怡
【摄影】钱文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