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下一站,大湾区!

南方+ 记者

真的很高兴很高兴,我很想回来!”迈出深圳湾口岸入境厅,背着大小包行李的高琪,踏入了阔别三年的土地。2月6日,深港陆路口岸全面恢复通关,通关后进入内地的首个港澳入境游团队,从深圳湾口岸入境。

因为开心而流泪,终于恢复通关了!”在高琪身旁,同为团员的旅行团区肖屏哽咽着说,眼镜底下泛起泪珠。

这是一个从香港出发,开往大湾区的旅行团。内中的大多数人因疫情限制,已有三年未能北上。如今回家,对他们而言,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挑两件心爱的衣衫,提起行囊,2月6日13:00,香港太子维景酒店,高琪如约和团友集合。

13:30,九龙油尖旺区太子车站,旅行团香港导游温国炜准时带着团友,搭乘大巴驶向深圳湾口岸。

路程耗时45分钟,再花上十几分钟过关,即可抵达深圳。

这是开往“家”方向的旅行团。

三年的分离,与急切“回家”的想法,扰乱了高琪的心绪,过关时她忙乱中甚至弄混了证件,“很久没有来了”

回家的时钟,又似感受到了区肖屏的心切,悄悄拨快了分针。14:29,区肖屏就和团友踏出了深圳湾口岸入境厅,映入眼前的立板上,“欢迎回家”寥寥数字,让她情不自禁哭红了眼。

“欢迎回来!”迎接他们回家的,除了口岸的工作人员,还有南山区副区长叶春。南山区为这个旅行团准备了特色的历史文化游线路。“我们也希望香港的同胞,感受到南山的欢迎,感受到深港两地的情深。

2月3日晚,文旅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恢复旅行社经营内地与港澳入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南山区政府迅速组织辖区旅行社着手组团。

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旅游科负责人介绍,该团为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后,国内首个港澳入境旅行团。

换乘另一辆大巴离开口岸,团友们大多怔怔看着窗外——一切仍是那么熟悉。

驶离口岸区域,进入南山腹地与前海片区,映入眼帘的风景,却让他们目不暇接,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记录——“变化好大!”感慨声在车厢里此起彼伏。俯仰的手机屏幕,反光之间也映射出了他们惊讶思绪的脸庞。

这是寻找陌生与熟悉的旅行团。

三年间,忽然就多了很多很漂亮的建筑。”高琪感慨深圳的发展之快。

看那儿!是风铃花。”驶过路口,另一侧道路两旁栽种的行道树,满树的紫色花朵,让高琪眼前一亮,“香港也有风铃花,不过是黄风铃居多。”

旅行团成员岑阿姨,也在观看“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展览”中,找到了熟悉的记忆。

展览一角的黑白照片,记录了1982年的深圳火车站。“我的老家在肇庆,以前回乡下时,就搭车去到这个火车站,再转车回家。

据了解,为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南山区策划宣传南山历史文化游线路,吸引港澳人士来南山旅游,增加同宗同源的认识,并结合区委区政府迎宾计划,拉动旅游消费。

此次团友们的行程路线,以南头古城、前海石公园、天后宫、左赤湾炮台等历史文化景点为主,同时游览“湾区之光”摩天轮、华侨城欢乐港湾等地。

漫步在前海石公园、登上摩天轮俯瞰城市美景,旅行团的香港导游温国炜感触良多。

“这是我第一天上岗!”温国炜的胸前,挂着崭新的前海合作区港澳导游执业证,“第一次带团上来,紧张起来手还有点抖。

去年年底,他搭乘前海“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领域开放新举措”的东风,顺利获得了前海合作区港澳导游执业证。此前通过线上的方式了解前海,如今全面恢复通关,温国炜也有了带团过来亲自体验的机会。

相信这是个很好的开端,今后希望起到‘宣传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让大家对两地有更深入的了解。”温国炜说。

导游温国炜的经历,只是深港融合、湾区互通的缩影。据了解,为激励旅游业,南山区已出台有扶持措施,支持在南山注册、运营的旅行社组织港澳游客进行南山历史文化游。政策按每人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可获50万元支持。

除了鼓励旅行社吸引港澳游客,南山还重点吸引港澳青少年参观旅游。通过辖区研学旅行机构,对接香港旅发署,接待港澳学生来深开展研学旅游、学生社会实践旅游。相关线路选择主要突出南山历史文化和前海的改革发展,并将不断改进完善。

目前,南山还已启动“HiGo南山·见圳美好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拉动线上+线下各类消费服务需求。为喜迎深港通关,南山已于1月中旬发出5万份千元礼包“开门迎宾”,助力八方宾客下榻南山,带动春节期间入住率同比增长260%。

【统筹】张光岩 朱洪波

【记者】曾子航

【摄影】朱洪波 刘玳杞 鲁力 黄靖逵

编辑 李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