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潮州频道新栏目《“潮”视评》再次与大家见面。今天,我们把《“潮”视评》的场景搬到潮州古城来,就是想跟大家聊聊最近的“古城新事”。
今年春节,潮州古城“火”了。据统计,全市接待游客人数285.30万人次,同比上涨44.1%,客流量远超历史同期最高峰。今天我们来到古城看到,依然有很多人在这里游玩。
为什么会“远超”,为什么潮州这么火?细细想来,来潮州旅游,可以体会到“四个不一样”。
第一个不一样,是反疫情之困。这三年来,疫情限制了人们的行程,却没有困住潮州推动文旅发展的步伐。实施古城提升计划,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城“百家修百厝”“微更新”“微改造”,打造以古城为龙头的环古城旅游圈,扩大潮州旅游半径等,桩桩件件,潮州默默耕耘、静等花开。这,是一座“旅游城”的必备素质。
第二个不一样,是叹文化之魅。作为广东的非遗大市,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位居全省前列,这是潮州独特的宝贵财富。今年春节,潮州紧抓时机,开展潮州大锣鼓、彩塘青狮等民间文化巡游,组织潮州木雕、手拉朱泥壶、工夫茶艺等非遗项目制作演示,向游客充分展示了潮州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一座“文化城”的自信自强。
第三个不一样,是品生活之味。潮州古城被称作“活着的古城”,至今仍有大量本地居民居住,保留着古城形态和生活的原真性。这里的文物也是活的,修缮后的名人古宅、家祠宗庙经过活化利用,变成景点、茶馆、民宿。在古城里,还能吃到各种正宗的潮州小吃。只要走进古城,便可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潮味生活”。这,是一座“幸福城”的别样气息。
第四个不一样,是得交通之利。高铁路网初具规模、高速公路成网成形,普通公路桥梁提质升级,近年来,潮州交通建设进入加速度。一条条笔直的大路,一座座漂亮的高铁站,正向更多游客递出邀请函。这,是一座“枢纽城”的华丽蝶变。
不过,在火热之余,一些“冷思考”也出现在网络上。有网友说,潮州古城因为景点集中,停车不方便,打车也不容易。春节游客一多,更是水泄不通,民宿餐馆也趁机涨价。
对此,网友们提出了建议,认为潮州可以在古城边规划大型停车场,节假日时可以把民俗活动改到其它地方,通过有效措施规范商家行为等。这些有建设性的建言,希望能为潮州市委、市政府带来启发。我们也希望,潮州可以“趁热打铁”,抓住“火出圈”的有利时机,让旅游复苏之火燃起发展之火,让更多“潮州之变”发生在这座城市里,让海内外游客“近悦远来”。
【策划】苏仕日
【统筹】杨可 林淑文
【文字】杨可
【出镜】李雨蔚
【摄像】黄敏璇 董志豪
识别二维码进入南方日报 南方+潮州读者群
欢迎您的加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