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愿您事事“掂过碌蔗”!

胡世云
+订阅

古风盛行,国潮迭起。当成语遇上中医药,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胡博士说中医系列特推出“世”说新语栏目,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重新挖掘成语的中医价值与内涵,分享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养生方法,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

新春佳节,亲朋好友都会互相祝福问候,有句广东地道俗语“掂过碌蔗”,您听过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此词包含的寓意和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吧。

【释义】掂:原意是直,这里引申为顺利、妥当;过:比;碌:在本词中为量词,一般配圆柱形条状物;蔗:甘蔗。全词字面意思为比甘蔗还直,比喻事情进展十分顺利、妥当。

【出处】“掂”字在广东是一个古老的方言词,最早文字记载在19世纪初来华的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所编纂的《广东省土话字汇》中,释意为“直的”。

粗圆顺直的蔗身,向阳而生的蔗叶,整棵的甘蔗在民间习俗中逐渐被赋予了做事顺利的象征。每逢春节前夕,或这些年的高考考场外,一棵棵连根带叶的甘蔗代表着人们和父母对生活与子女高考都能“掂过碌蔗”的美好期盼。

中医看甘蔗

甘蔗为禾本科甘蔗属植物,是常见的经济作物和传统药材,早在《楚辞》与《汉书》中便有“柘浆”记载(古代“柘”通“蔗”)。而对于甘蔗的功效,古人亦有心得。唐代王维曰:“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元稹亦道:“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眼”等,可见甘蔗清热、醒酒之效早已为人熟知。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甘蔗性寒,味甘,归肺、脾、胃经,功能清热生津,润燥和中,消痰镇咳,解酒毒。主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本草纲目》言其为“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随息居饮食谱》称其“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

现代研究看甘蔗

据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甘蔗汁中所含的糖由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所组成,较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此外,甘蔗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族、维生素C、多糖类等物质,以及铁、钙、磷等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尤为丰富。其甘蔗多糖具有免疫性的抗癌、抗病毒作用。同时,如劳累过度或饥饿过分,因低血糖而引起虚脱者,服用甘蔗汁后症状会较快得到缓解。

食疗看甘蔗

甘蔗在日常使用十分常见,推荐几个简单易做的食疗方:

01

茅根甘蔗水

甘蔗500克(洗净,切成小段)、白茅根50克、鲜马蹄10个(洗净去皮或不去皮切块)、红萝卜100克(洗净去皮切小段或片),水煎代茶饮。

功能清热利咽利尿,适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咽痛音嘶哑,小便赤痛等。

02

百合甘蔗水

甘蔗汁、白萝卜汁各100毫升、百合100克,百合洗净煮烂后和入两汁,于睡前服用。亦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蜂蜜。

功能润肺清热,适用于虚热咳嗽。

03

甘蔗羊肉煲

甘蔗200克(洗净去皮切段)、羊肉250克、鲜马蹄10个(洗净去皮切块)、当归5克,生姜6片,食盐、料酒等调料适量,羊肉飞水后用适量食盐、生姜片和料酒混合均匀,腌制10分钟,然后与其他配料食材同煮,文火焖煮约1.5小时。

功能温中散寒、补益气血。适用于冬季手脚冰凉者。

另外,适当啃食甘蔗还能洁齿抗龋,因其甘蔗纤维特别丰富,咀嚼过程中蔗纤维口腔和牙齿不断地擦刷与按摩,可以促进牙床、牙龈的血液循环,提高牙齿的自洁和抗龋能力。

食用甘蔗要注意

1、变质甘蔗不能吃

甘蔗如运输、存放方式不当,极易发生霉变,而霉变甘蔗中毒主要是真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引起脑水肿、脑缺血,重则破坏血脑屏障,致使神经髓鞘脱失、退变、甚至坏死;还会直接刺激肠胃黏膜,造成胃肠道反应。

因此我们挑选甘蔗时应检查其整体硬度,软者不用;看其断面是否新鲜,变色,有红色或黑色块不用;闻其气味,发酸、有酒味霉味者弃之。

2、脾胃虚寒、胃腹寒痛者不宜服用。

3、血糖高者不宜服用。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张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