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也有春天,秋冬进补后需警惕!

惠州发布
+订阅

秋冬季进补 

可能得这个病

近日,我市某三甲医院接治一名因反复发热、肌肉酸痛10多天的老年患者,经医生反复询问,得知患者家庭每年秋冬季会食用三至四次羊胎盘以进补。此次患者一个月前在肉菜市场购买了羊胎盘,在家进行清洗并烹饪进食。其后经化验结果显示,该患者血培养布氏菌阳性,最终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

当患者得知自己生病与“羊胎盘”有关时感到震惊和疑惑不解!那么,什么是“布病”?该病是怎么引起的?和羊胎盘有什么关系呢?

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老百姓称之为蔫巴病、懒汉病。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有哪些?患病的羊、牛、猪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传播。

什么是布病布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1. 经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内脏(如胎盘)等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可经皮肤伤口或眼结膜感染。

2. 经消化道传播: 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3. 经呼吸道传播: 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

布病临床表现有哪些?布病潜伏期多为1-3周,少数可达数月。80%患者慢性起病,表现为反复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部分男性病例会伴有睾丸炎,部分女性病例会出现卵巢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常误以为风湿肌肉关节疼痛、腰椎疼痛延误就诊,贻误病情。

哪些人易感染布病

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

凡是接触患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员,或是生活在疫区与病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员,均有可能感染布病。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以及疫苗生产人员、实验室科研人员等,是易感的高危人群。

布病能治好吗?

布病可防可治。

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十年,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出现发热、多汗、倦怠、乏力等疑似症状时,尽快去医院检查,并主动告知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或生奶及其制品、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区等情况。

如何有效预防布病?

职业人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口罩、橡胶手套、穿工作服和防水围裙等,在处理病畜和畜类粪便用20%漂白粉、10%生石灰、84消毒液等进行消毒处理。

个人在家中处理生肉时,也要戴手套、穿围裙,生熟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不食用散装生奶及其制品。最后,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市民中很多人有秋冬季进补的习惯,近年来每到天气转冷进食羊肉就兴盛起来,每年国庆到春节前后从北方贩运大量的活羊到南方,也导致我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的增加。许多家庭主妇(夫)因在家中处理生羊肉不当,导致意外暴露感染发病,目前这类人员是我市布病发病第二高发人员。

来源:惠州疾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