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时评|乡贤归来,小榄出发!

南方+ 记者

2月5日晚,元宵佳节,天涯共此时。小榄菊花园里,许久未见的炫丽烟花秀点燃了小榄夜空,也照亮了地面上许多张久别重逢的脸。

2月5日晚,小榄菊花园里,许久未见的炫丽烟花秀点燃了小榄夜空。

2月5日晚,小榄菊花园里,许久未见的炫丽烟花秀点燃了小榄夜空。

“阔别小榄已经三年了。”香港榄镇同乡会理事长何汉文在当天下午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回了小榄。在小榄镇政府迎宾厅,他见到了许多小榄人都非常熟悉的面孔:许景新、陈国华、谢法、郑伟聪、李有全、胡智荣……他们中,既有著名投资人、实业家,也有港澳的同乡会会长;既有小榄本土企业家,也有文艺界知名人士。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小榄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小榄深植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走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传奇”;只有小榄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才能撑得起这样一场高规格的乡贤代表座谈会。

放眼中山乃至更远的视野,以一个镇的体量凝聚如此多“重量级”乡贤,小榄或许是独一份;在全力攻坚突围,重塑发展优势、激发发展活力的关键之年,召开乡贤代表座谈会,倾听乡贤对小榄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彰显了小榄镇党委、政府的担当和情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小榄公’,我在这里出生、成长、创业、立业,我深深地感恩养我、育我的这方水土,也深深地为小榄这方宝地立八百年而不断创造新传奇而骄傲。”通过视频画面,身在美国的知名榄商何伯权为这场乡贤代表座谈会送来了祝福。

回首“黄金岁月”,再提“小榄公精神”,曾经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大放异彩的小榄人,始终心系故土。建华建材集团创始人许景新认为,榄商生于斯,长于斯,从这里出发,艰苦创业,把企业做大做强,事业有成了,就应当不忘桑梓之情。

烟花璀璨一时落尽,但乡贤们的“回归行动”才刚刚开始。每一个“回家”的乡贤,都带着自己的热忱、想法和计划书,希望给故土带来新的改变。

“希望我们一起努力,用我们的激情、汗水、智慧,为家乡的发展助力,共谋、共创、共建、共享小榄美好的未来。”何伯权说。

“耀眼”的小榄人

今朝相逢处,尽是故乡人。2月5日下午,当20多位乡贤坐在一起时,许多人都回忆起了曾经同窗、共事和合作的岁月。“同叙榄乡情,共襄新发展”的座谈会主题,非常贴切。

2月5日下午,当20多位乡贤坐在一起时,许多人都回忆起了曾经同窗、共事和合作的岁月。

2月5日下午,当20多位乡贤坐在一起时,许多人都回忆起了曾经同窗、共事和合作的岁月。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曾挥洒热血。时间倒回30年前,在那个“少年英雄出中山”的年代,财经作家吴晓波到访中山,在小榄街头和厂企中看到了无数年轻的面孔。在被称为是一座年轻人在轻工领域创业的标本城市的小榄镇,走出了中顺洁柔、榄菊蚊香、固力门锁、乐百氏、木林森照明、永大胶粘等品牌。

这一年,小榄风华正茂。新华社长篇通讯《风帆起珠江》这样描写发生在小榄的新风潮:“在中山市小榄镇永宁村,我们参观的一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胶粘带厂,就是村办企业。”

这一年,小榄青年壮怀激烈。黄文枝、黄启均、关锡源、李家康、邓新华、潘权枝、杨建辉凑了100万元创办九州燃具设备厂,这就是华帝股份的前身。

在座谈会上,现任云浮市政协主席的梁丽娴回忆,在小榄“最威水”的90年代,一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批人过来考察学习。

许景新、何伯权、骆建华、黄启均……每一个名字,都只是小榄传奇的一部分。90年代里,小榄各行各业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气象。市场经济的构建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短短十年间,小榄的个体、私营经济走上了行业化、规模化、外向型和科技领先的轨道。

从大胆求进到务实创新,小榄人在多个领域做出的开拓,始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小榄人一直以来的骄傲。在小榄菊花园烟火汇演的现场,从小榄走出去的歌手苏妙玲,用抖音直播向粉丝分享了这一场家乡的烟花盛会。“我对小榄的感情,就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苏妙玲说,“身为一个小榄人,我觉得特别骄傲。我觉得,小榄人身上的‘闯劲’,始终是很耀眼的。”

进取的“小榄魂”

“大家对家乡,特别是家乡的发展都铭记于心。”出生于小榄永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通过视频向参与座谈会的乡贤们致意:“大湾区需要像小榄这样的宜居城镇,同时也希望能够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产业逐步转型升级,迈向先进制造业的大道。”

李焯芬的致辞,指向了小榄乡贤共同关心的话题——小榄镇的高质量发展。

以镇的层级,集聚中山超17%的市场主体,贡献全市约13%的经济总量,承载全市约17.6%的人口——今天的小榄,仍然具有强大的产业实力,与举足轻重的产业地位。

南方+资料图

南方+资料图

在座谈会上,小榄镇镇长薛治国向乡贤们介绍了小榄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镇市场主体突破9.5万户,稳居全市镇街第一;预计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13家,总量达1474家,全市第一;工业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36.8%,连续3年增速超过35%;社消零总额270.2亿元,总量首次跃升至全市第一。

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小榄也取得了一系列全市第一的成就:“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新增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新增市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全市第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小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但与此同时,今天的小榄也存在率先遭遇的转型压力和空间不足的存量迷思。这些困难和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困扰着小榄,制约着小榄发展迈向更高层次。但这恰恰是先行者的必然:小榄之困,是中山之困的缩影;小榄之路,也是中山改革突围的重要实践。

在1月16日召开的小榄镇十六届二次党代会上,小榄将2023年定为“攻坚突围年”,坚定信心冲锋攻坚,排除万难破局突围,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拼经济、抓发展,坚决打赢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仗。

“我对小榄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扎根小榄发展多年的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华在座谈会上说。2022年,小榄镇“工改”拆除整理面积约1353亩,居全市镇街第一。骆建华认为,这是小榄“二次腾飞”的重要机遇。基于对小榄发展的信心,近年来榄菊集团积极把外地产能“回收”中山,今年一季度将争取实现12%以上的增长。

再创辉煌的“小榄路”

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故乡。

来自港澳同乡会的乡贤不会忘记。“因为疫情原因,我们三年都没有回来家乡了。”澳门中山小榄同乡联谊会名誉会长郑伟聪说。他建议小榄和澳门利用各自优势,加强人才引进、文旅等方面合作,引导更多在澳门创业、就读的高素质小榄籍人才返回家乡、建设家乡。

走向世界的榄商不会忘记。在20世纪90年代走出小榄,布局全国的建华管桩,发展至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制品与技术综合服务商。近年来,建华集团下属的8家公司在小榄成立,将在小榄建设建华大湾区总部,迈出了回归家乡的第一步。“小榄需要榄商的回归,家乡的发展需要榄商的力量。我也很期望其他外出发展的榄商朋友们,能饮水思源不忘本,助力今后小榄的经济发展。”许景新说。

南方+资料图

南方+资料图

“回归”,成为此次乡贤代表座谈会的重要主题。小榄人心系家乡的桑梓之情和对家乡积极建言献策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每一个乡贤的建议和“计划”中。

在小榄出生、成长的中山市侨联名誉主席、凯信荣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智荣,近年来响应“榄商回归”号召、逐步把事业的重心回迁家乡,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高质量发展。由他推动的国际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小榄输送了许多有想法、有情怀的青年创业者。座谈会上,胡智荣对小榄制造业、教育事业和区域交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希望每年能把我的基金会最少300万的个人专款捐给小榄。”胡智荣说。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小榄的座谈会。”广东联合实业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国联合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华受到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的邀请后,专程赶回小榄。他希望,小榄镇每一年都可以召开高规格的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增强企业信心,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春潮滚滚来,菊城再扬帆。在小榄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走出小榄、走向全国的小榄乡贤,倾注感情与精力走向了回归之路,也是一条“重燃小榄精神,再创小榄辉煌”的创业之路。

一场时隔多年再度燃放的炫丽烟花,点燃了小榄人对2023年的期待和憧憬;一次许久未见、意犹未尽的座谈会面,带给小榄人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在未来,他们的身影,将在小榄这片舞台之上更加活跃。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部分图片由小榄镇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浩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