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庆市司法局推出3大类12条举措,以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肇庆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肇庆加速度。
建立政企互动机制
找准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切入点
2月1日,《肇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修订并重新印发,明确要求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在统筹指导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肇庆市司法局建立政企互动机制,主动采取到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代表和行业协会参加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建议,将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的切入点,让各类暖企扶企措施落地见效。
同时,该局发挥好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直通车”作用,前往基层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立法意见建议,回应市场主体的制度诉求。
出台减免责清单
为市场主体发展“松绑”“解绊”
在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免责清单制度 实施包容审慎执法的意见》的基础上,肇庆市司法局指导市直各执法主体将适用免罚、免强制、轻罚的具体情形再细化,实施《免处罚清单》《免强制清单》《从轻处罚清单》《减轻处罚清单》,涉及345项行政处罚事项,为市场主体发展“松绑”“解绊”。
该局还推出部门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视频政策解读,在“法律护航促发展·暖企行动”活动上专题宣讲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让政策“红利”又快又好惠及企业。
此外,该局还推进“非现场执法”“综合查一次”制度等行政执法新方式,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2022年以来全市共应用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量排名全省第二。
“前、中、后”发力
打出涉企法律服务“组合拳”
在前端,肇庆市司法局开通企业行政复议案件立案“绿色通道”,确保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优化涉企公证服务,开展“上门”助企、实行“容缺”申办,试行公证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落实一次性告知制、扩大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范围等,减轻企业办证负担,减少纠纷解决成本。
中端,该局推行“百所联百会”机制,27家律所与49家商协会主动对接,构建律师事务所和商(协)会及所属企业多方联动工作格局,形成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到金利投资者司法服务中心值班,提供现场坐班、“进企业”公益咨询服务,企业评价满意度100%;聚焦企业在经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提高普法针对性,推动送法上门,助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后端,该局组织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针对民营企业在劳动争议、工伤事故以及企业扩大生产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易起火点”,开展“滚动式、拉网式”走访排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企业维权通道,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运用信息化手段受理、审理、裁决涉企仲裁案件,提升涉企仲裁服务能力,积极化解各类经济纠纷。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吴宇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