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上灯”用的传统花灯有几种?如何制作?老手艺人为你揭秘→

广州从化发布
+订阅

上灯是从化流传已久的习俗,

上灯习俗始于自明末清初,

灯,与粤语丁同音,

有添丁发财之寓意。

寓意吉祥的

传统花灯是如何制作的呢?

在鳌头镇新兔村,正准备申请非遗传承人的传统花灯手艺人黄伟枢师傅已经制作花灯超过二十年。据他介绍,从化主要流行三款花灯,分别为文官灯、跑马灯和百子千孙灯,供村集体或家族的祠堂门楼使用。

花灯分类小知识

跑马灯

结构呈现为长筒形,

结构复杂,外三层里三层,

最里面还有三层,里面有风车可以转,

将福字投影出来。

文官灯,

结构呈现为灯笼的包围形,

顶上还有一个“博士帽“。

百子千孙灯

呈现为多结构的长方体,

有八个面,寓意百子千孙。

有了这些小知识,

就很容易区分这些花灯啦!

花灯制作小知识

花灯制作过程复杂讲究,分为砍竹、开篾、编织、扎作、制花纸、书法、粘贴等多道工序,平均一盏花灯,需要两个人花费两天时间,才能纯手工制作完成。

“跑马灯的制作工序要比文官灯的多,且复杂。跑马灯需要多种图案花式,譬如灯上的这一朵花,就需要许多的颜色,并且为纯手工印制制作。”

据了解,花灯的用料也十分讲究,文官灯和百子千孙灯的主要材料为竹与纸,纸粤语同子,尤为重要,故不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竹则代表满足和丰足,每年十月份就要去砍竹。而跑马灯主要材料为芦苇芯,需要到野外采集,古代时为祈福将士凯旋归来。

据了解,百子千孙灯、文官灯和武官灯,这三种灯并非同时需要,而是分别流行于不同的镇村,也是各村传统特色。跑马灯主要适用于客家人、凤院、温泉镇那一带。文官灯主要适用于鳌头、旗杆、民乐这一带。

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在黄师傅档口,挂在阳光下的花灯金光闪闪,十分漂亮,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询价购买。黄师傅说,今年档口的花灯销售火爆,需要提前预定,这几天他连夜送货,为各家人送去上灯的福灯。

“在从化,上灯仪式通常在正月初十至正月十四,主人家需要在花灯下挂一些‘利是’、慈菇、桔子,是一个好寓意。以往来说,需要往花灯里添加香油,‘添灯’即‘添丁’,在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六日之内,则需要进行化灯,让花灯燃烧,即完成了上灯仪式,寓意着未来红红火火。”黄师傅介绍。

过去花灯里使用油灯,下灯前,每家每户需要派人轮流在祠堂守护,不能让灯熄灭,意思是延续香火。现如今,黄师傅在保留花灯原有结构外形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将油灯更换为电灯,不需要人手辛苦地时时守护,即可日夜长亮,寓意吉祥。


文字:赵夏

图片:李晓彤

编辑:黄丽敏 实习生冯琎琎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