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至5日,
2023年肇庆广府文化庙会
将于肇庆端州区隆重上演,
本次庙会主题为“多彩非遗闹元宵”,
多个具有肇庆特色的
非遗活动和技艺将集中亮相,
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充满广府风情、
满载幸福年味的高品质文化盛宴。
△包公祠。梁亮 摄
寻觅肇庆历史,
随处可见斑斓、凝重的广府文化印痕,
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厚重。
近年来,在全市新老非遗人的共同努力下,
非遗项目推陈出新,新活力迸发,
展现出全新的时代风采,
让肇庆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截至目前,肇庆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2项。
△梁亮 摄
下面,
多彩君带大家盘点一批
肇庆极具特色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01
端砚制作技艺
端砚,
中国文房四宝中的重宝,
因出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
自宋代起已作为贡品,
名列中国众砚之首。
△图源 CCTV4
端砚以其细腻、滋润,
发墨不损毫的独特石质,
灿烂多姿的石品花纹,
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法,
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虫蚁不蛀等特点,
被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视为砚中至宝。
△图源 CCTV4
2004年,肇庆被授予
全国唯一的“中国砚都”称号。
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列入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20年,中国端砚文化村成为
“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肇庆文醉体验之旅”站点,
并入选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同年9月,端砚博物馆正式开馆。
△图源 端州发布
△图源 端州发布
02
民间信俗(悦城龙母诞)
悦城龙母诞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
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源自德庆先民
对远古西江水神龙母的原始崇拜,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龙母圣诞。徐向光 摄
主要活动时间集中
在每年的龙母生辰诞
(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
和得道诞(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
龙母诞期间,
前来参神“贺诞”的乡民人数众多,
尤其是五月初八“正日”,
更是盛况空前。
△岑晓锋 摄
自秦始皇敕封开始,
历汉唐元明清各朝,
悦城龙母均受到皇帝的敕封,
被纳入国家的祀典之中。
龙母信仰所体现的龙母精神和品格,
是研究西江龙母文化的鲜活载体,
在民族学、民俗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
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图源 德庆发布
03
民间社火(高要春社)
社祭,
是古代中国最庄严典重的礼制之一。
高要春社沿承了中国传统社祭的春祭。
高要现存4000多座社稷坛,
遍布全区17个镇村,
是目前所知社稷坛分布数量
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区。
高要春社是西江中下游最多民众参与、
节期最长的民间庆典之一。
△高要春社期间的文娱表演
高要春社
有这些民俗活动
↓↓
在节前,各村父老召集村民合钱,用于社祭开支;在节期,各镇村先集中拜祭本土社稷之神,随后组织社日庆祝活动,龙狮、粤剧、八音、抢炮、庙会出巡、茶果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
春社完祭后,进入分胙和宴飨高潮,各村社分发酬敬过社稷的祭肉,重现汉代“陈平宰社”的遗风。
△祭社后,各村社分发酬敬过社稷的祭肉
原本人口众多的高要,
节期会增加数十万宾客,
重现古代“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的风俗画面;
在节后,各村公布社祭开支,
筹款余额滚动至下年。
△酒堂宴
快点转发!
让更多人知道肇庆这些
国家级“宝藏”背后的故事吧~
接下来,我们还将为大家继续介绍
肇庆极具特色的
省级、市级非遗代表项目。
◆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通讯员 邓正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