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再造一个新郁南,拼起来、跑起来!

南方+ 记者

春已至,万物始。

郁南县大湾化工产业基地,叉车司机正在进行原材料转运,不少装满产品的货车正徐徐驶出公司,开往珠三角地区,一派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高质量发展看郁南,一派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景象,正在此涌现。

“我们必定能再造一个新郁南,再创更多新奇迹!”在2月2日召开的云浮高质量发展“万人动员大会”上,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公布了郁南2023年的发展目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这个春天,郁南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再造新郁南,底气何在?

高质量发展,云浮5个县(市、区)都是主战场。郁南作为欠发达地区县,存在经济体量小、财政实力弱等历史短板。想要再造一个新郁南,底气何在?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流经全省优质水源的重要涵养地,取水口落户郁南地心村;岭南正气果黄皮的种植面积达全国最大;坐落于河口镇和都村的磨刀山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印证了岭南文化目前已知最早的“根”……

生态好、产业旺、文化兴,这些便是郁南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数据显示,2022年,郁南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突破——GDP增速2.9%,全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增长225.6%。

然而,去年云浮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0.41亿元。郁南在矿区出让的带动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虽有重大突破,但仍仅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左右,分量需继续提高。

“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缩小差距、弥补不足的过程”。实现跨越式发展,郁南除了迎难而上、爬坡过坎,别无他途。

再造一个怎样的新郁南?

要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要及早做好谋篇布局。要再造一个怎样的新郁南,这座城市早已有了答案。

争先进位新郁南。2023年,郁南的发展目标已定:努力实现全县GDP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进位前移、达“全市中间偏上”,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坐三望二”。

绿色产业新郁南。明确“六大百亿产业”方向,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力争年底前规上工业企业再添6家,“一园三区”产值突破55亿元,并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

美丽宜居新郁南。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紧扣绿美广东建设要求,致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节约集约,力争今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3.05%,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上率先突破。

幸福提质新郁南。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绘好教育、医疗“一张图”,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大医疗集团建设”,彻底打通“断头路”,不断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实实在在的新感受浮在脸上、笑逐颜开。

如何再造一个新郁南?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后,1月30日,郁南县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成功引进6个项目,总投资27.3亿元,打响了招商引资大会战“第一炮”。

全县的发展,最终都要落到项目上。郁南这片土地上,正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奋力实现“开门红”,不断为郁南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拼起来、跑起来!

站上新的发展起点,郁南县委谋划提出“1147”工作思路,即“一条主线、一个主题、四重内涵和七大行动”,全力创建“生态产品供给地、绿色经济示范地”。

一条主线,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个主题,就是“经济大翻身、项目大建设、作风大转变”;四重内涵,就是努力打造争先进位新郁南、绿色产业新郁南、美丽宜居新郁南、幸福提质新郁南;七大行动,就是强力推进工业倍增、要素激活、城乡互促、绿美郁南、民生提质、安全提升、党建领航专项行动。

新年伊始,郁南各镇各部门便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拉高标杆动起来,统筹兼顾干起来,把县委“1147”工作思路作为重要抓手、有机整体,一体推进——

都城镇制定全年度经济指标目标任务,制作出工作作战图,并将以“擂台赛”形式开展专项竞赛,各村对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实行大比武;建城镇召开2023年企业家座谈会,镇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谋大计;桂圩镇提出坚持走三产融合之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在郁南,我们看到了“开年就开跑、起步就冲刺”的精气神。展望未来的路,郁南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

万物生长的时刻,亦是千帆竞发之时。我们相信,再造一个新郁南,完全有可能!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王谢思齐

【图片】何鉴清

编辑 钟烜新 彭奕菲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