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宇事件有哪些警示?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维辰

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今天召开的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明确胡某宇系自杀,回应当地搜寻工作问题,让人心情沉重。

可以说,很少有失踪案获得这么高的社会关注度,动用这么多资源。那么,此案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一个15岁的高中生在封闭式管理学校竟然“人间蒸发”,触动了人们关于校园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的弦。

3个月里,面向公众通报的核心信息存在前后矛盾,暴露出工作层面和沟通层面的不足,无疑为“阴谋论”提供了土壤。

造谣传谣和虚假信息当然要打击,但合理怀疑仍是必要的。

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碧所说,很难预测胡某宇事件的通报结果,“但不同的声音、对抗的思维并不会妨碍真相的发现,相反,它会提醒、要求事实的认定者从不同角度、立场出发,验证各种可能、排除各种合理怀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相。”

胡某宇事件工作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工作百密一疏。相关方面要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何多份警情通报扑灭不了舆论质疑?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唏嘘。

根据官方通报,胡某宇“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

而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某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可以看出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长期“情感支持缺失”加上入学适应困难,导致了这场悲剧。

学业压力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事件警醒我们,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事实上,胡某宇自杀前有过明显的求救信号——“多次在书本、笔记本、社交软件上写下了负面情绪的文字内容。”“其母反映胡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升教师干预心理危机能力,家长关注孩子情绪、给予孩子情感支持,才能够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编辑 李静娴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