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面积近9万亩,佛山全域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十大典型服务案例⑥

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 杨吉龙 拍摄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佛山淡水养殖业历史悠久,已成为佛山农业的支柱产业。2021年,佛山水产养殖面积53.29万亩,产量75.78万吨,淡水养殖总产量、亩产量、亩产值等多项指标领跑全省,但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排放等问题愈发严重。对此,佛山市农科所水产“轻骑兵”深入一线,重点推广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及多种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助推全域渔业掀起层层壮丽“浪花”。

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从加快振兴乡村产业、促进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高度,高位推动开展全域养殖池塘(约52万亩)改造提升五年行动。

统筹全域服务

主攻养殖池塘改造提升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响应,共派出9名水产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佛山市农科所水产“轻骑兵”服务团队,以全市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为抓手,重点推广了“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一池一渠”简易尾水处理模式、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模式、三级过滤尾水处理养殖模式、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水处理模式、塘网结合底部供氧养殖模式、综合型尾水处理模式和养殖池塘生物圈养护技术。

南方农村报 杨吉龙 拍摄

在“轻骑兵”队伍的积极推动下,佛山全市已完成改造养殖池塘2.88万亩,正在改造养殖池塘6.00万亩,占年度工作任务的89%。

通过提供原位与异位处理养殖尾水方案等一系列养殖池塘改造提升行动,佛山全域实现尾水排放达标。

“轻骑兵”队伍统筹全域服务,在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的组织协调、信息统筹、督导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上“精耕细作”,整合了《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项目实施管理指导意见》,派专人服务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连片大规模改造如生生农业集团、何氏水产、均健农业、合洋水产等重点项目。

团队协助推进1.3万亩佛山市“美丽渔场”建设,监督指导佛山五区在8个月内改造养殖池塘1.6万亩、立项施工3.9万亩,择优筛选重点环保施工企业入库,推广低成本、高效率的尾水处理模式,同时对佛山市已建成的10个养殖池塘尾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进行动态监测。

促产学研交流

搭建基层与新科技桥梁

科技创新也要扎根基层。“轻骑兵”队伍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基层活动,切实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

为了让塘改政策直达基层,团队用科普宣传片的方式让7种养殖尾水技术模式浅显易懂。与此同时,2个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政策宣传片、1.1万册《佛山市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技术推荐模式(第一版)》科普画册以及3万份《佛山市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政策》宣传手册派发到了各区、镇(街道),基层与这些农业科技有了近距离“接触”。

此外,“轻骑兵”队伍协助开展政策巡回宣讲会15场次,集中培训区、镇(街)、村(居)干部400多人次,制作的政策宣传短片、小视频和政策宣传小册子在抖音、今日头条、视频号等多渠道投放,浏览量超过100万人次。

借力抓技术保障,产学研平台的搭建让绿色养殖效率更高。“轻骑兵”队伍协助成立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专家、企业代表等40人组成的市级技术专家组,并加强与省农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佛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不断完善池塘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尾水处理等技术方案,试验了2种新尾水处理模式。

南方农村报 杨吉龙 拍摄

通过协助开展养殖池塘摸底调查,“轻骑兵”调研落实佛山市实际养殖鱼塘面积,对全市养殖池塘分布和改造项目确地上图,实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养殖管理水平。

2017年底,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南海区和顺德区试点推广池塘生物圈养护技术,2022年把该项技术作为市渔业“轻骑兵”的重要服务内容。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发现,该项技术不仅可以培养土塘原著菌藻,也可以增加碳源,养护池塘养殖生态圈,维持池塘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病害发生,降低药物使用次数。

“轻骑兵”队伍通过开展培训班、下乡指导和跟踪检测等形式服务一线,累计培训超437人次,开展科技服务超12次,技术推广面积超1000亩,辐射面积5000多亩,节约用药成本近700元/亩。

【作者】常秦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任亚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