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正式出台!离婚诉讼还敢隐瞒夫妻共同财产吗?

三水政法
+订阅

典型案例

2022年某区法院受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夫妻双方于2010年结婚,至今已经超过12年。婚后财产涉及房屋、铺位等不动产、车辆以及多个银行账号、基金、股票、保险投资等财产,双方现已分居。区法院在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同意离婚,但对对方部分财产具体情况互相不掌握,对于共同财产范围、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方面存在较大争议。

2023年1月区法院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离婚案件财产申报表》《离婚案件财产申报承诺书》,告知当事人填报要求、权利义务和未如实申报的法律后果,列举了主要财产类型和重要财产信息,促使双方当事人依法如实主动申报夫妻共同财产。

以上案件现在就共同财产申报核实进行中

相信对未来的夫妻离婚诉讼

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法律依据>>

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离婚诉讼期间,夫妻双方均有向人民法院申报全部夫妻共同财产的义务……”。该规定明确了离婚诉讼期间申报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当事人的法定义务,人民法院责令当事人如实申报夫妻共同财产书面法律依据。

律师点评>>

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隐匿、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屡有发生,当事人难以开展财产调查,或难以通过离婚后财产纠纷予以救济,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新法律实施赋予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发出的《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离婚案件财产申报表》《离婚案件财产申报承诺书》等,进一步明确了申报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当事人的法定义务以及不如实申报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将有助于促使当事人主动申报、诚信诉讼,有助于解决离婚诉讼中存在的“夫妻共同财产难以查明”的现实困难,便于维护弱势方,不掌控财产方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受侵害。

那么

哪些财产需要申报? 

房产、车辆、现金、存款、

理财产品、股票、基金、保险等等

……

 未如实填报会产生什么后果?严重吗?

请看以下几点

未如实填报会产生的后果:

1、如未如实申报,隐瞒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2、如未如实申报,构成妨碍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该当事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离婚诉讼终结后,如一方发现另一方在本案中未申报的财产,且另一方存在隐瞒、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在处理该财产时,人民法院依法对该申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4、是无正当理由逾期申报或未申报,将视为未如实申报。即当事人不如实申报或者拒绝申报夫妻共同财产,就属于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违法行为,法院可据此推定该方当事人主观上具有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故意。在判决准许离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下,对该方当事人就可以依法少分或者不分财产。

来源:三水区妇联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