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非遗+演艺”激发传承新活力

南方+ 记者

“小茅船金灿灿,神奇的故事代代传,鼠聚财牛耕田,个个生肖有渊源……”在2022年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决赛的舞台上,一群客家少儿舞着新做的板灯龙,唱着欢快的龙船歌,欢天喜地庆丰收。

表演中,他们将从非遗传承人那里学来的本领一一展现,龙船歌唱得响亮、板灯龙舞得欢快,甚是喜人。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孩子们出色的表演,该舞蹈在2022年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决赛中获得银奖,也是韶关市唯一在此次比赛中获奖的作品。

南雄:“非遗+演艺”激发传承新活力

“这支舞蹈名叫《新打龙船板灯俏》,是我们以南雄省级非遗项目传统音乐《龙船歌》为曲调,融入县级非遗项目《板灯龙》中的动作、道具等元素,提升创作出的少儿舞蹈作品。”南雄市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南雄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活态传承,以歌曲、舞蹈等形式展现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目前,南雄市正式确认的非遗项目有28项。其中,包含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8个和县级非遗项目15个。

近年来,南雄以丰富的非遗项目为主体,深入挖掘项目精髓打造了一系列文艺精品,通过“非遗+演艺”的模式,充分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除了本次获奖的舞蹈《新打龙船板灯俏》外,其他演艺节目也获得较好成绩。其中,以省级非遗项目《龙船歌》为元素创作的舞蹈《珠玑长歌》,赴广州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岭南舞蹈大赛”非职业组决赛,获得铜奖;以省级非遗项目《茶花灯》为元素创作的舞蹈《花灯的故事》,参加第七届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展演,成功入围决赛;2022年以国家级非遗项目《香火龙》为元素创作的舞蹈《龙抬头》,于今年1月参加了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依托一系列演艺节目的创作,南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有效传承。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非遗保护的新模式。”南雄市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更好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南雄市将持续创新推动“非遗+文旅”“非遗+产业”“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演艺”等融合发展模式,逐步打造非遗传播品牌,进一步增强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真正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双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李思番 吴荧屏

编辑 曹伟峰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