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校园到祖国西部
从学生到人民教师
他们接过爱心支教的接力棒
开启志愿服务的新篇章
走上讲台,教书育人
走下讲台,为人师表
从备好每堂课开始
努力成为孩子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引路人
2013年
第一批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来到龙胜
加入了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家庭
他们以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的方式
定点服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
在新学期到来之际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和孩子们一同谱写的新故事吧
广西龙脊梯田美景
01
“老师,我们做的设计方案能申请专利吗?”
吴安琪在给学生们上课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吴安琪支教的学校是桑江河畔的广西龙胜中学,第一次踏上讲台就是负责高一入学考试的监考,也正是在那一刻,她真正感受到自己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化。
广西龙胜中学
吴安琪为学生们带来《落体缓降比慢》实践课教学
在支教过程中,因为第一次接触高二的通用技术课程,安琪积极地向教研室老师请教,在网上查找备课资料、听线上教师教学网课,逐渐理清各个章节的教学逻辑。
学生们在实践课上踊跃动手操作
由于是副课,在讲课过程中,安琪发现许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趴着睡觉、讲小话、递纸条等现象开始陆续出现。于是后续备课中,她针对问题适当调整了教学方式,在课件中穿插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更多发挥空间。
安琪会给学生播放自己在大学课堂上看过的设计纪录片,给学生普及专利知识……以此来拓宽他们视野、拓展思维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中展示的一个教学视频案例,讲述了某中学的高中生自行研发了一个小型剥核桃器,且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于是就有学生问:“老师,我们做的设计方案以后能申请专利吗?”
安琪立即察觉这是一个激励学生学习的好时机,也感到一些欣慰,便说:“当然可以。”在之后的课堂中,安琪也会更多地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初为人师,安琪与学生之间相处亦师亦友。她坦言:“我教授他们知识,他们也教会我成长。”每每看到学生们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快乐和满足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行走在校园中,学生的每一句“老师好”,也总能带来满满的治愈。
在支教之余,安琪和支教的伙伴一起开展了“欢乐迎国庆,巧手绘童心”爱心课堂活动、“心守家园”助学项目送款活动、“你的购物车,我的小心愿”活动,用心用情陪伴当地的孩子。
吴安琪和支教伙伴开展“欢乐迎国庆,巧手绘童心”爱心课堂活动
吴安琪悉心指导学生
02
“这段支教经历,我觉得不虚此行”
“老师,你能不能在课上别管我了,我最大的梦想是去拧螺丝,我不想上学。”
刘洋希上第一节数学课的时候,有孩子拉着她的衣袖说了这么一句话。
刘洋希担任的是广西龙胜民族中学初一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孩子迥然不同。一个班跳脱,一个班安静;一个班渴望优秀,一个班安于平庸。”刘洋希介绍,她遇到过在课堂上不想被老师管的学生,也曾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期过半时被全班同学孤立,每次小组合作都无人组队,回答问题会遭遇同学耻笑等问题。
刘洋希参与学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字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字,'不后悔'是努力去做。”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洋希在《朗读者》中读到过的句子总会给她鼓励,既然现在身为老师,不仅需要传道授业,更要教书育人,或许散发的光是萤火,但也要展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她利用课后的时间,和两位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并与两位孩子进行交流,发现不想上学的孩子是因为基础不好、缺乏自信,怕努力成为白费劲,于是洋希利用读报节和晚自习的时间对他进行补习,从小学的知识开始查漏补缺,学生逐渐开始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有信心。
而另一位孩子则是因为班上不良同学的带头而遭到孤立,洋希先是和班主任反馈,对不良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惩戒,再对这位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孩子告诉洋希,大部分同学还是会背地里孤立她,于是洋希告诉她:“我既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有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与此同时,刘洋希和另一位支教伙伴邹海蕾一起举办了爱心课堂,配合“小灯神”爱心活动,面向学校家境困难的同学收集心愿,并积极对接广州爱心人士,确保心愿送达。在一声声殷切的问候中,在一个个心愿被认领时,洋希感受到了莫大的善意和温情。
“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坚守着理想,许许多多的人怀着赤忱之心,为自己奔忙,也为他人幸福。”
刘洋希和龙胜民族中学的学生们一起合影
洋希坦言,“如果说,以研支团志愿者的身份到广西助力山区教育的经历,是奉献自己和践行志愿精神的历程,那么在此刻也成为了疗愈自身、塑造自我的一环。无论是每天清晨薄雾熹微的龙胜山景,还是龙脊梯田九月末的绵延稻穗;无论是孩子们平日里的欢声笑语,还是老师们的殷切问候,都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03
人生海海,很幸运能见证你们的成长
金炫圻与龙胜镇第二小学的学生们一起合影
初到龙胜镇第二小学这个新的人生起点,金炫圻就解锁“音乐老师+副班主任”新身份,紧张显然大过了欣喜。但与此同时,炫圻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生们,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炫圻在学校协助开展”开笔礼“仪式
作为副班主任,炫圻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仅负责一年级音乐课的教学任务,还要照看孩子们的午托、课后延时舞蹈课、大课间等,课后也要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许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在课后延时课堂上学习到了向往的特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教学,让他们也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金炫圻正在给学生授课
充满了民族特色的“多耶”大课间
忙碌的十一月,炫圻参与策划了学校“多耶”大课间的编排,在策划时也多方位思考,将龙胜浓浓的民族气息和民族元素融入其中,体现出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魅力,在大课间的排练中,炫圻也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
虽然支教时间过半,但是在龙胜经历的点滴已然刻在了炫圻的心里,她反思道:“来支教之前我还在思考自己能做点什么、能改变点什么?可现在我发现,这段服务经历给予我的,才是我人生路途中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
金炫圻负责一年级课后延时舞蹈课的教学
“教育的本质
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研支团志愿者陈卫东正在指导学生作画
研支团志愿者肖可欣在中秋佳节主题活动中与留守儿童一起制作月饼,共度佳节
研支团志愿者许阳笛在给学生上科学理论课
研支团志愿者金宇函与她的学生们
愿研支团的支教志愿者们
都能够继续成为孩子们逐梦路上的引领者
支教故事亦已过半
他们怀着支教初心
继续用爱陪伴
浇灌孩子们的成长
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
华南理工大学研支团成员小聚合照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从2003年起,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2022-2023年度,西部计划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进一步深入实施乡村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基层青年工作、乡村社会治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7个专项。
广东是最早实施西部计划的省份之一。自2003年起团省委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实施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累计招募派遣1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西藏、新疆等14个中西部省区和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基层一线,西部计划引导着一批批大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受锻炼、长才干、作贡献,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增长本领才干。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
编辑: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