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岳飞所作?从教科书删除?专家回应《满江红》词作之争

南方+ 记者

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热映,经典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也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它被普遍认为是岳飞所作。有网友回忆,自己曾经学习过这首词,但查阅现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却没有找到。

对此有专家做出回应,称“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或许有少数地方版本教材选用,但使用范围和时间都有限。)

而在学术领域,对于《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否为岳飞所作也存在着争议,这也被认为是没有入选教材的原因之一。对此,记者查阅现行教材,并采访相关学者,解析《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争议和疑点。

是否为岳飞本人所作?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

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争议的焦点多在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句。有学者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满江红》就是岳飞所作。贺兰山在西夏境内,岳飞与金兵作战,词中不应提到贺兰山,而明朝的王越曾在贺兰山与鞑靼人作战,此词可能是王越或其幕僚所作。

《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作插图。

《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作插图。

“就现在的证据来看,伪作的可能性较大。”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振谦告诉记者,关于岳飞词作《满江红》的问题在学术领域长期存在,目前尚没有确切定论。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曾大兴曾在《大兴说唐宋词》一书中进行阐释,他更认同另一种说法,即在今河北磁县境内也有一座贺兰山,岳词中的贺兰山正是指此山。磁县贺兰山因北宋贺兰真人隐居而得名,大致在宋真宗景德年间,这个时间早于岳飞诞生约一百年。磁县贺兰山出于南北官道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北宋末、南宋初为宋、金交兵的战场。宗泽驻守磁州时即以贺兰山为防线,击退金兵。

不过,张振谦同时指出,该首词无论作者是谁,其赤胆忠心的灵魂和无限阐释的空间,都离不开岳飞的故事做内核。因此,正是因为有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作为支撑,大家在阅读这首词的时候,才会感受到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奋发精神,历史史实和艺术创作可以适当分开看待。

语文教材选用秋瑾词作,《满江红》作为词牌名使用广泛

记者注意到,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语文教材选用的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所作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收录在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语文选用秋瑾《满江红》。

人教版语文选用秋瑾《满江红》。

《满江红·小住京华》同样是一首抒发为国报效、民族大义的词作。“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以这首词,抒发自己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刻,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以及追求革命报国的爱国热忱。

而大家熟悉的《满江红》一般都被默认为是岳飞所作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这也可能与岳飞的故事、相关影视作品和同名歌曲广为流传有关系。

实际上在古代文学中,《满江红》是词牌名,古代多位诗词作者都使用过《满江红》这个词牌来作词。

词牌名实则与词所表述的内容、抒发的感情关联不大,而更多是对词调、平仄的规范,是词的“写作规范”。《词谱》卷二十二记载:“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余各以类列。”即《满江红》被认为是永原创的词牌,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岳飞还存有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抒发自己深忱国事的悲愤之情。南宋辛弃疾曾作《满江红·敲碎离愁》《满江红·暮春》更多表达的是女子相思之苦。在讨论对词作《满江红》的争议时,不妨也继续阅读历代名家的词作,感受平仄中的魅力。

【记者】关雨晴 黄楚旋

【图片】网络图片

部分资料来源于上游新闻

编辑 张会玲 李杰伦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