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名有段古|吉祥又如意,地名有福气

广州政法
+订阅

在广州,有不少地名表达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吉祥路

位于越秀区北京街道辖内。南北走向,南起于中山五路,北止于应元路。1920年,广州市政府扩建莲塘街、洛城街、卫边街和厚玉街,成为莲塘路和吉祥路。因明、清时此地曾建有祈求保一方平安的武帝庙,取“吉祥之意”,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寄托在这条路的路名上。及后合并此二路,成为现在的吉祥路。1966年改称“教育北路”,1982年复现名。沿途有人民公园、广州市人民政府等。

如意坊

位于荔湾区西南部,东至黄沙大道,南与黄沙相连,西抵珠江边,北至泮塘涌口下街。清末,此地是珠江边的沙滩,涨潮时成沙岛。民国初年修筑了堤围,不易遭受洪水危害,故店铺和居民住宅多沿堤两侧建设,渐成坊镇,取名“如意坊”,为事事如意之意。上个世纪,如意坊一带曾以木材交易和塘鱼批发闻名,如今这一带仍是重要的干果批发集散地。

现有多条以此命名的道路——如意坊路、如意坊直街、如意坊新街等。区片内曾有广州火车南站、广州港务局新风作业区和如意坊轮渡码头等交通设施,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改建为住宅区和商业用途建筑。

盘福路

位于越秀区六榕街道辖内。南北折向东走向,南起于百灵路,东止于解放北路。此处原是紧贴广州北城墙南侧的街巷,1918年拆城墙基,与盘福里一同辟建为马路,名为盘福北路。20世纪50年代改为现名,因明清代此处称盘福里,故名。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此地建戒坛,被视为佛门福地,戒坛周围一带被称作盘福里。沿途有简氏祖庙、越秀区文化活动中心、东风西路小学(盘福校区)等。

厚福大街

位于荔湾区逢源街道辖内。因是清末时已有并定名。源自汉司马相如《封禅文》:“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寓“多福、大福”之意。东西走向,起于厚福新街,止于华贵路。这一带是商肆林立、经济活跃地段。沿途有乐贤坊小学等。

五福巷

位于越秀区北京街道辖内。东西走向,西止于榨粉街。清代即有此巷,名为五福巷,名称源自《书经》中“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是古代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故名。

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

(第一批)

广州是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沉淀和孕育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名,这些地名见证和记录了广州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演变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民情,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之根。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州文脉,广州市民政局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地名管理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和广州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等资料,会同广州大学和各区民政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旨在通过对这些老地名、历史地名的挖掘和研究,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来源: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