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胖了?胀了?戳↓快速“享瘦”

广州市健康教育所
+订阅

在新春佳节亲友团聚的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际

亲们享受了美酒佳肴~

相信也享受到

“每逢佳节胖三斤”

的福利……

亲们肯定想问

如何给身体“减负”?

不妨看看以下几条不发胖秘笈!

一、 均衡膳食,合理搭配

过节期间,山珍海味、无肉不欢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富贵”的标志,与之相比,春节饭桌上的植物性食物往往少得可怜。

实际上,这样的饮食结构是本末倒置的。节后,安排餐食时,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让食物多样化搭配。均衡搭配膳食,科学地控制热量摄入,可有效防止发胖:

01

主食要粗细搭配。做饭的时候粗粮占1/3。相对于精白米面,粗粮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都比较高,饱腹感强,消化吸收较慢,能够减少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全谷类和杂豆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0-150g、薯类50-100g。

02

多吃蔬菜,水果要适量:与主食对比,蔬菜属于热量含量低的食物(一斤的绿叶蔬菜仅产生约9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片方包),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强饱腹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水果的果糖含量较高,如香蕉、榴莲、桂圆、枣等,在推荐范围内应适当控制摄入。蔬菜类和水果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分别为300-500g以及200-350g。要尽量保证摄入蔬果的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

03

肉类有选择地吃:过年期间的大鱼大肉无法避免,节后可以选择易消化、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以鱼虾、去皮的鸡鸭肉为主,其次是猪牛羊精瘦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尽量减少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腌制、熏烤类肉品的摄入。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畜禽肉40-60g、鱼虾肉40-75g、蛋类40-50g。我们无需精准计算每一顿的肉类摄入,如果当日午餐吃肉较多,则晚餐注意少吃,依此类推,灵活调整。

二、 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

用餐时不宜胡吃海喝,而应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25次,这样容易得到饱腹感。因为大脑需要约20分钟才可接收到“饱足”的信号,进食过快容易导致过量饮食,每餐吃八分饱为好。

可以选择250ml标准碗,轻松控制食量。烹饪时选择少油少盐的方式为佳,例如拌、煮、蒸,以清淡为主。每日摄入盐的量应小于6g,油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5-30g。

三、限制酒和饮料的摄入

饮酒要适度,切莫贪杯。事实上,酒精的热量含量非常高,每1克酒精就可产生7千卡的热量(接近于油,10克油含有9千卡热量)。并且酒中含有大量的麦芽糖及氨基酸等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成葡萄糖,如果糖分得不到完全的代谢,就会转化为脂肪积聚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实在要喝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白酒75ml,高度白酒50ml),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度白酒50ml,高度白酒30ml)。

多数含糖饮料的糖量约为8%-11%,部分高达13%以上。如果不希望发胖,就要注意限制碳酸饮料、奶茶等高能量、高糖饮品的摄入,不能把饮料当水喝。在餐桌上,用白开水、淡茶水、无糖酸奶和鲜榨果汁代替酒类和饮料是健康可取的。

四、零食选择有讲究

零食美味好吃,但是里面的“隐形热量”不容小觑:例如常见的零食:德芙榛仁巧克力100(克)热量=568千卡,蓝罐曲奇100(克)热量=525千卡,品客原味薯片=25(克) 热量578千卡,相当于一顿饭的热量。

因此:注意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包括饼干、蛋糕、糖果、果脯蜜饯、巧克力、蛋黄酥、冰淇淋、膨化食品等。

许多加工食品除了能量高,还含有反式脂肪酸,增加机体肥胖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来自反式脂肪酸的热量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2克)。

因此,零食应优先考虑新鲜水果和奶类,适量摄入未加工的坚果(每天约一手心的量即可)。

五、特殊人群要注意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尤其避免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用餐过饱等。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少油、低钠盐、低热量、低胆固醇以及低动物脂肪为主。

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减少浓肉汤、动物内脏和海鲜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进食顺序:汤→蔬菜→肉类→粗杂粮主食。

最后,最重要的是!

管住嘴,迈开腿!

步行是最方便且最常用的

减肥运动方式

中等强度的步行

以3km/h~5km/h为宜

同时每次应坚持45分钟以上

高效的步行减肥分六步,分别是轻松走、增大步幅、双手摆臂、呼吸配合(深缓呼吸,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上肢运动、上肢负重运动。

前四步配合熟练后,可配合扩胸、肩绕环、肩侧平举、振臂等任意适合的上肢运动。

此外,还可以购买哑铃、腕绑沙袋或手握矿泉水等来进行上肢负重运动。

come on ~

动起来

对能量的消耗说hi-hi

对长胖的烦恼说bye-bye

!!!

END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 邓宇虹主任医师

通讯员:凌安琪、曾婷、许咏怡

部分内容来源: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

编辑:阿君、小s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