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当天下午,肇庆市设置10个分会场,围绕强化实施2023年经济建设十项行动细化讨论。
肇庆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打造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快建设大湾区制造新城。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稳盘子促增长。肇庆市发改局将认真落实落细用好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措施。协调各地各部门加强沟通衔接,落实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主动为企业、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紧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加强研判分析,强化市、县两级协调联动,压实各地各单位责任,做好重点企业对接服务,稳企业挖潜力,为全年经济工作明确发力方向。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调度,高效促进经济实现预期目标。统筹市经济运行研判机制顺畅运作,重点抓好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任务分解工作,跟踪督促有关工作落实。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振兴,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强化实施“兴业行动”,深度对接省20 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4+4”产业集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重点,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打造符合肇庆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全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兴产业。强化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引领,加快小鹏汽车扩产增效、智能驾驶测试、配套零部件产业园引链项目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聚焦发展,着力瞄准元器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主攻方向强链延链,加快喜珍电路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冠旭电子等项目建设投产,力争产值尽快迈上500 亿元台阶。着力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瑞庆时代一工厂产能爬坡、二工厂落地动工,加快璞泰来华南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招引一批动力电池、电池配套部件等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大湾区制造新城。
三是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扩投资促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实施“投资行动”,进一步健全“项目为王”和“项目化工作法”工作体系,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谋划调度好全市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分类强化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央资金等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及推进实施,加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用好用足上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前期贷”政策,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并联审批效率,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
四是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落实有序用电预案措施,确保全市电力实现有序供应;抓好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等骨干电源项目建设;加强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检查,保障上游天然气供应;协调和促进一批重大能源投资项目落地。加强能耗双控工作管理。做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与各县(市、区)和各领域方案的衔接。研究制定2023 年能耗双控工作方案,做好能耗指标分解工作;继续落实能耗双控工作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工作;完成节能审查批复项目落实情况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五是谋划推动重大平台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抓好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有关工作。积极争取广州市与肇庆市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按照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分别在肇庆四会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等5 个县(市)各建设1 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尽快出台《肇庆市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结合肇庆市园区发展实际,坚持与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相衔接原则,高标准推进建设。协助统筹肇庆市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关工作。
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高效服务企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不动产、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压减审批事项,实现政务服务依申请办理事项即办率达到100%。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市信用平台,结合市“数字政府”改革要求,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信用奖惩鼓励各部门、各行业为守信者提供正向激励的“信易+”应用场景;依托市信用平台建设市“信易贷”平台,通过信用信息共享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进一步发挥信用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南方+记者】 吴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