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鸡不成宴”的粤港澳文化中,过年吃靓鸡,是对“年”重视的体现。作为广东清远本地人,从广州回老家过年的云龙从年三十到初六,自己都忘了到底吃了多少只鸡了。“白切鸡、盐焗鸡、清炖鸡、沙姜鸡……无论午餐还是晚餐甚至宵夜,都离不开‘鸡’的身影。”在云龙看来,无论鸡的做法怎么改变,能够让人百吃不厌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清远鸡的美味。
据南方+记者了解到,清远鸡被誉为“岭南第一鸡”,因母鸡背羽面点缀着芝麻样斑点而得名,被叫做清远麻鸡,俗称清远鸡。清远麻鸡属小型优质肉用鸡种,其外貌特征为“一楔、二细、三麻身”。烹饪不受单一限制,被名厨称为文武鸡,蒸、焖、炖、炒、烤均可成为上肴。
早已在大湾区出圈的清远鸡正加速“飞”向全国
在钟爱白切鸡的老广眼中,清远鸡皮薄少油有嚼劲,仅白切即味道鲜美。早在2006年,清远鸡被中国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0年被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10月,清远(麻)鸡被纳入2022年农业精品培育计划。
临近春节假期尾声,在清远市的各大农贸市场,生意最火爆的无疑就是家禽摊档,档主卢师傅向记者表示,春节假期尾声,不少回来过年的人都打算带几只清远鸡回去,生意都接不过来了。“不少人都担心离开老家就吃不到清远鸡的味道了,都来买鸡,我们都忙不过来。还有不少人来买了说要寄到北京上海给朋友,我们都不敢接单了。”
据了解,清远鸡2021年出栏量1.28亿只,年产值65亿元。作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清远市2022年初即提出重点打造包括清远鸡在内的五大百亿产业,并定下力争到“十四五”末期,清远鸡年出栏量达到2亿只,年产值超百亿元目标。
在百亿目标面前,依靠线下的渠道显然无法支撑起产业的发展,向线上要增量成为清远鸡“出圈”的关键。
清远鸡是广东省清远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广东天农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农”)是清远鸡产业龙头企业,每年出栏清远鸡3000万只。其电商部总监陈锋表示,天农今年重点开辟华东市场、布局预制菜。“上海等城市消费力强,对食材要求较高,且饮食习惯、口味等与南方相近。这也是公司未来的新增长点。”相比于线下,线上平台是企业内容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渠道。陈锋提到,公司此前更多精力在养殖端,对终端和品牌营销的投入近年来逐步增加,如线下营销推广活动、线下门店等,希望迎合年轻消费群体,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天农。“线下营销的可持续性并不强,后期开始调整策略,注重线上营销。”陈锋提到,线上不仅仅是销售渠道,也是重要的种草和营销渠道,提升自家品牌知名度,推动清远鸡出圈。目前,天农对高管进行集中培训,熟悉线上的玩法和流量运营机制。
进入农业领域创业的“农一代”刘秋艳开发了“能带走的清远鸡”,尝试过社交电商,擅长私域运营,对流量较为敏感。近年来,她带着自家产品跑各类展会,吸引快团团等社群团购的明星团长,将自家品牌产品卖至上海、北京两地的小区。
清远本地人刘秋艳创业,做“能带走的清远鸡”,希望让清远鸡出圈走向全国
根据她的经验,社群团购流量稳定、复购率高的同时,对产品要求较高。根据消费端反馈改进包装,增加猪肚鸡、椰子鸡等产品。在发力社群团购同时,她入驻一年多的拼多多,已拼出三万多单,可生食鸡蛋一度闯入品类榜前三。
为尽快摸清楚拼多多流量机制,刘秋艳曾做过一段时间客服。令她意外的是,目标客群多为购买力强的银发一族。他们看重产品品质,复购率极高。此外,后台的广告投放机制对商家友好,根据商家商品的销量、排名等匹配适合的投入。
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本土创业者,谈及清远鸡未来的发展空间时,均将线上视为未来实现高增长的重要渠道。
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副院长喻立看来,打造百亿级农业产业,一是体量上要上规模,即从传统农耕模式向产业集群模式转变;二是产业链要做到更长更深,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满足多层次需求;三是要根据终端的需求来定制化生产,提升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记者】叶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