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7年,它是国产动画新的里程碑?

南都全娱乐
+订阅

新年好!

正点君都上班了,距离大家复工还远吗?

今年春节档的7部电影,目前陆陆续续都出分了,口碑TOP3依次是《流浪地球2》《满江红》和《深海》。

其中最神秘和令人期待的无疑是《深海》。

2015年,田晓鹏导演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启了国产动画从低幼动画转向成人动画的时代,也开启了彩条屋和追光动画平分神话宇宙的局面。

《大圣归来》的制作周期长达8年,距离《大圣归来》上映7年之后,田晓鹏的第二部作品《深海》亮相今年春节档,该片也入围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作为一个原创的现代故事,《深海》注定没有大圣、哪吒、白蛇等经典IP那么容易出圈,在神仙打架的春节档,票房也不算高(目前排第五)。

这部电影没有摆脱国漫的通病,在视效和故事上的失衡被广为诟病,评价呈现两极化特征。

深海

《深海》不再囿于古代神话,而是将目光转向现实,讲述了一个小女孩通过梦境自我疗愈的故事。

女孩叫参宿,父母离婚,妈妈离开了她,她跟着爸爸一起生活,但爸爸组建了新家庭,逐渐忽略她。

爹不疼妈不爱,参宿变成了一个事实意义上的“孤儿”。

她患上了抑郁症,找到妈妈成了她唯一的执念。

在一次邮轮之旅中,爸爸连她的生日都忘了,在万念俱灰中,参宿跳海自杀,结果被船上一个陌生人南河所救。

南河是个卖画册的小商贩,化着夸张的小丑妆,是典型的背井离乡的底层打工人。

在濒死的梦境中,参宿将对妈妈的思念投射到南河身上,她跟随海精灵闯入“深海大饭店”找妈妈,而南河是这家餐厅的老板,她留在餐厅打工,南河帮她赶走“丧气鬼”,逗她笑,陪她玩。

最后,南河为了救参宿而死,参宿在他的鼓励之下决心好好活下去。

《深海》具有讲述现实困境的野心。

片名“深海”,即人的心海,看起来平静,但其实非常深,这隐喻了参宿的内心困境,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她的内心隐藏着深不见底的绝望。

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其中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然而,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长期遭受主流社会的漠视和误解,很多人认为这个病不需要治疗,患者只是情绪低沉、一时想不开,就像影片中参宿的爸爸一样。

为了表现出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影片设计了“丧气鬼”这一形象,每当参宿极度低沉的时候,丧气鬼就会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将她层层裹住,把周围人都吓走。

忧郁是参宿保护自我的盔甲,也是纠缠她的噩梦。

对抑郁症的关注体现了本片的立意高度以及现实关怀,也是故事最大的反转和泪点。从主题上来说,《深海》比《大圣归来》更“成人向”。

可惜,影片的野心被叙事拖累,过于依赖反转,反转之前的剧情占四分之三的篇幅,但人物动机和世界观都很混乱,故事立不住。

故事主线一开始是小女孩找妈妈,后来变成了小女孩解救海精灵,后来变成她帮南河提升饭店评级,后来变成她对抗丧气鬼,后来又变成去深海之眼找海精灵……

解救海精灵、对抗丧气鬼这两个情节“重复”了好几遍,让人几乎忘记了故事的主线任务。

其次,虽然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女孩,但她更像衬托男主光环的工具人,南河这个角色的成长弧光更明显,南河牺牲自己拯救参宿,成为参宿黯淡人生中唯一的光亮,可以看作男性视角下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

小女孩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被动等待拯救的角色,她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对于“要不要活下去”这个问题,影片没有展现她的心路历程,最后决定活下去似乎更多是受到外界的“道德绑架”。

这种底层逻辑是“一个陌生人为了救你而死,你怎么可以不想活?”

相比参宿单薄的人设,南河的“高光时刻”多一些,不过也没好多少,这个角色比较悬浮,他对小女孩的情感转变十分突兀,人设前后矛盾。

比如他前期是个贪财、怕麻烦的人,他驱逐小女孩,为了钱欺骗她利用她,后来却突然变得正义、有责任心,倾尽全力帮参宿找妈妈。

这中间没有发生什么转折,两个主角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情感联结,参宿没有告诉南河自己的经历,南河也不知道参宿为什么不开心。

后者对前者的“治愈”只能通过鸡汤式的口头鼓励,和自我感动式的牺牲,这种情节多少有些虚伪。

《深海》是一部令人遗憾的作品,尽管有一个不错的创意,却无法在细节层面丰满整个故事,这不止是它,也是整个动画行业的困境。

期待国漫在“技术内卷”的同时,能够提升讲故事的能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