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等领衔主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下称《中国乒乓》)将正式公映。
(《中国乒乓》广州路演,邓超:“感受到了岭南浓郁的过年气氛!”,时长共2分01秒)
《中国乒乓》广州路演,邓超:“感受到了岭南浓郁的过年气氛!”
1月20日,影片导演邓超、俞白眉和表演指导兼主演梁超带作品现身广州青宫电影城开展全国首场路演。影片中的“无名英雄”——曾助力中国男乒训练与比赛的双鱼球台,其制作者也来到路演现场,讲述“广东制造”为国争光的故事。
邓超现场用不熟练的粤语向广州观众送祝福:“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甫一亮相,邓超就用不算熟练的粤语向观众们问好:“恭喜发财,新年快乐!”他感慨称:“我们刚从北方过来,看到花市上那么多人、那么多花,感受到了岭南浓厚的过年气氛,谢谢广州!”
俞白眉则谈到,广州是《中国乒乓》全国路演的第一站,影片播到一半时,他悄悄入座,第一次和观众一起观看《中国乒乓》。“我们很忐忑,就像大考一样,特想了解大家的感受。”他说。
导演揭秘球赛拍摄“黑科技”
《中国乒乓》取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国乒男队低谷时期的故事。彼时瑞典队异军突起,技术打法赶超中国,铁腕少帅蔡振华临危受命,组建起一支备受争议的男乒新军——负伤主力、失意老将、千度近视的削球手,以及缺乏大赛经验的双子星。面对内外质疑,主教练携教练组坚持大刀阔斧改革,不被看好的“男乒新五虎”发挥各自优势,终于在1995年世乒赛上演了精彩的绝地反击,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
邓超不但是影片导演之一,也是片中灵魂人物——男乒主帅戴敏佳的扮演者。在路演的映后交流环节,他分享了拍摄时的感受:“乒乓球是小球,很少有先例影片可以参考,同时也是举国上下都关注的国球,拍摄时的压力很大。”他透露,在8个月的练球时间里,演员们“越练越害怕”,担心无法展现出乒乓球队员们的专业与精神。
邓超现场分享拍摄的感受。
影片中,从主教练到男乒“五虎”、许多乒乓球员,都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打球镜头,复杂的专业名词、各种高难度的球技打法、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让在场观众纷纷直呼过瘾,不少同样是乒乓球爱好者的观众还表示,“看比赛时也非常紧张,甚至自己都有想挥拍的感觉”。
俞白眉介绍,乒乓球的速度很快,一般摄影机的对焦速度无法追上,因此摄制团队发明了一种“气泵”,将摄影机安装在气泵上之后,让摄影机像子弹一样推出去,从而获得与球速相近的移动速度。“因为运动员打球和摄影师控制气泵都是人为操作的,存在零点零几秒的误差,因此一个击球往往要拍几十次,才能拍摄出相匹配的画面。”他说。
俞白眉(右)介绍电影里拍摄乒乓球有多难。
类似的,在影片中还有不少慢动作、子弹时间、翻转拍摄等手法,也吸引了在座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关注。俞白眉说,后续还会推出相关特辑,介绍拍摄背后的种种“黑科技”。
球台工程师分享“广东制造”为国争光往事
一个被吐槽“真能吹”的教练,五个被嘲讽“残兵败将”的队员,这支不被看好的队伍用了几年的时间,最终实现了让中国男乒重回世界巅峰的梦想。纵然不被相信,仍要勇敢前行,片中中国男乒绝地反击的故事令现场观众深受触动。
俞白眉则表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能让所有人受到启发的电影:“因为它不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而是一个如何面对失败的故事。”影片中,中国队没有外国强队优越的训练环境、技术设备等条件,仍然凭借教练团的智谋与努力、球员的拼搏与奋斗,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这种面对困难、走出低谷的精神,也同样贯穿在影片“重要角色”——乒乓球器材的研发故事里。
当天,著名体育用品品牌双鱼集团的303球台工程师、1995年世乒赛幕后亲历者梁敏明和罗文辉也来到现场,讲述“广东制造”为中国乒乓出力的历史故事。
邓超等主创和梁敏明、罗文辉合影。
梁敏明透露,大赛举办时他才20岁出头,“那是世乒赛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我们每个人都想着要为国争光”。当时,双鱼牌乒乓球台及其他场地配套器材首次在世乒赛赛场亮相,双鱼也专门针对这次赛事开发了一系列器材。但当时中国制做球台的器械比较老旧,“球台面板甚至都只能手工去做”。
“在选取材料和生产器材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一支钢管精挑细选、每一个供需环节认真检查,最终生产出高品质的国际比赛器材。”梁敏明回忆,一个当时才60多人的小厂,竟一口气制做了60多张手工台球送去天津。
为了保证比赛时球台不出问题,时任303球台总工程师的罗文辉还组建了一支“服务队”,守在天津20多天。最后,不但双鱼球台完美完成任务,中国男乒也顺利打了一个翻身仗。罗文辉表示,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过程中他多次被触动:“当了半辈子工匠,能看到303号球台当年所见证的辉煌时刻再现,补全了我们当时无心观赛的遗憾,也重温了那时的成就感。非常感谢这部电影!”
邓超则补充分享道,在拍摄途中,双鱼球台是演员中“最受欢迎的道具”,每当导演一喊“卡”,演员们都争相“抢占”现场为数不多的几张双鱼牌球台。他坦言,在拍摄的三年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当年的男乒是怎么做的、我们的球台工程师是怎么攻克研发困难的。这么一想,我就又充满了力量。”他希望,在春节时期给全国观众送上这部作品,能够传递一种他曾感受到的鼓舞,传递一种中国的体育精神、乒乓精神。
【记者】黄楚旋
【摄影】姚志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