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黄圃腊味走俏年货市场,踔厉奋发新年启新章

南方农村报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备年货正忙。腊味,向来是广东年货市场的宠儿。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商超注意到,腊肠、腊肉等广式腊味的货架堆头均放置在年货区的醒目位置,吸引了不少市民选购。

广式腊味占据年货区C位。

广式腊味占据年货区C位。

记者了解到,受前段时间疫情封控影响,许多腊味厂商并不看好去冬今春的销季市场,没想到在春节前迎来了尾市繁荣。多家黄圃腊味厂商反馈,元旦后腊味订单较往年同期多出20%以上,尽管开始进入放假停工状态,但现有库存供应至节后元宵不成问题。

黄圃腊味企业库存充足。

黄圃腊味企业库存充足。

疫后消费热情高涨,年货、出口市场增量

位于黄圃镇的中山市业冠食品有限公司门市部内,前来选购腊味的市民络绎不绝,店员们忙着进出补货,支付收款的报鸣声不断响起。琳琅满目的货架上,一款“海味腊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清一色的红黄色主调包装中,淡蓝色的包装显得尤为与众不同。

业冠腊味销售经理苏继文介绍“海味腊肠”

业冠腊味销售经理苏继文介绍“海味腊肠”

销售经理苏继文介绍,“海味腊肠”是公司最新产品,以传统腊肠为基础创新加入瑶柱、鱿鱼等海味原料,在一贯以畜禽肉类为原料的广式腊味产品中很是新颖,一上架就受到了街坊顾客的追捧。元旦上架后,仅半个月就售出超过1万包。而门市部在元旦后的销售额更接近百万元,生意十分红火。

业冠腊味销售渠道主要是商超供应,受疫情封控影响,2022年商超订单量比往年减少了一半。“经常遇到客户刚下单,物流就封控停运,或者刚出货,对方就被封控关门。”苏继文说道。尽管商超市场不景气,但靠着火热的门市零售和对散客订单的开拓,业冠腊味去年整体销量依然保持稳中有增。

“业冠食品”的招牌十分醒目。

“业冠食品”的招牌十分醒目。

苏继文认为,业冠腊味的品牌打造是疫情期间取得经营突破的关键。“有好几个去年新合作的大客户都是从网上搜索,寻着牌子主动联系过来。”作为“创二代”的苏继文与其弟苏继业自2018年接掌企业管理起,就开始对业冠腊味的企业与品牌形象进行重新塑造,不仅更新了品牌LOGO和产品包装,还迎合年轻人消费需求,推出了小份量包装。

为了开拓线上渠道,同时打响企业品牌,兄弟俩还开设了业冠天猫、淘宝、拼多多店,并入驻抖音、快手,对企业产品进行全方位宣传。苏继文透露,2022年公司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已占到总销售额的15%。在去年的黄圃腊味成都、武汉推介会上,业冠还作为代表参展商外出推介。

“业冠兄弟”苏继文(右)苏继业(左)

“业冠兄弟”苏继文(右)苏继业(左)

对于2023年的经营销售,苏继文表示“期望很高”。为了提高产能,业冠公司在去年重新装修了厂房,引进了新的自动化流水线设备,规划了门市部和文化展厅。“目标2023年销售额比去年增长50%以上。”

中山市粤兴盛食品有限公司与业冠公司情况类似。作为公司的主营渠道,2022年全年商超、餐饮供应的订单量较往年减少了30%,但在出口板块却有30%-40%的订单增长。2023年元旦后,公司销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提高20%以上。

“粤兴盛腊味”公司

“粤兴盛腊味”公司

作为黄圃腊味产业中的新兴企业,粤兴盛公司创立于2018年,寥寥数年间,公司就快速发展壮大为中山市农业龙头企业,并在2020年取得出口备案,成为产业中少数几家具备出口资质的企业之一。

刘全斌介绍,香港、澳门是粤兴盛腊味的主要出口地,自拿到出口证以来,出口量每年都有所提升。为满足逐渐增大的市场订单需求,近年刘全斌重新改造厂房,添置了自动化灌肠机和烘房。新流水线较以往节省一半人力,产能却翻番。在正常开工情况下,每天产量在一万斤左右。此外,公司还不断丰富产品线,除经典口味的广式腊肠、腊肉外,还推出冬菇瑶柱肠、港式鸭肝肠等新产品,并于去年推出了全新包装。

粤兴盛腊味总经理刘全斌

粤兴盛腊味总经理刘全斌

“能在出口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还是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刘全斌表示,为了达到出口香港的质量要求,其腊味原料必须使用进口肉。另外为了迎合香港消费者口味,制作每100斤供港腊肠就需加入13-14斤的天津玫瑰露酒,而供国内腊肠仅需加入3-4斤。为此,每斤供港腊肠相对国内腊肠在用酒成本上就多出约10元。“尽管要求高,但相对国内市场,出口市场的价格竞争相对较小,议价空间更大,值得继续开拓。”

粤兴盛腊味新包装

粤兴盛腊味新包装

厂房升级产能翻倍,年轻一代加快产业转型

反复多变的疫情封控期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腊味市场行情,但也不乏有远见的腊味厂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厂房升级,韬光养晦,只为在后疫情期更好发力,进一步开拓业务。

广中皇腊味负责人高伟杰

广中皇腊味负责人高伟杰

与业冠公司几乎同时,中山市黄圃镇广中皇肉类制品厂也在2022年对厂房进行了全面升级。“旧厂房已有数十年历史,很难满足订单日益增加的经营需求,便决定在去年1月全面推倒重建,到11月完工正好用时10个月。”公司负责人高伟杰说道。尽管到厂房建好,腊味旺季已历程过半,但恰好赶上疫情放开。“年前订单量较往年增加近20%,也算讨个尾市。”

重建成的广中皇腊味厂房大楼。

重建成的广中皇腊味厂房大楼。

高伟杰是家族腊味生意的“创三代”,刚年过而立的他正努力从父辈手上接过企业。2014年大学毕业后,高伟杰就回到黄圃,子承父业。“外人只看到办企的风光,却不知腊味加工的辛苦,从小看着父母昼夜颠倒地在车间忙碌,所以早就盼望学成归来为父母分担。”

厂房内部

厂房内部

为熟练掌握生产流程,高伟杰一头扎入车间由普通工人做起,一做就是4年。凌晨一点起床,晚上八点睡觉,每天14-15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工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4年间,高伟杰将各个环节技巧摸透,练就了“哪个环节出问题,从腊味外观就可看出”的本领。

从车间毕业,上到管理层是顺理成章的事,但高伟杰却觉得仍未是时候。“原先对企业经营有很多想法,然而4年封闭车间生活下来,人好像傻了,思想与同龄人脱节。”为积累更多先进经营理念,高伟杰离开公司前往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辗转工程、装修、互联网、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打拼。至2021年,才重新回到厂里,正式接掌家族生意,并着手谋划厂房的全面革新。

可自动升降的腊味烘房。

可自动升降的腊味烘房。

来到广中皇腊味的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地板、墙围到天花板的全不锈钢装潢,车间内,电动搅肉机、液压灌肠机等自动化设备完备,现代化、工业化气息浓厚。在烘房,高伟杰还着重介绍了自动化升降烘干机,机器上的多个改良适配细节,都是由他创新提出。高伟杰称,通过全面改造,新厂房产能将是旧厂房的三倍以上。

记者注意到,在车间外,厂房还规划出一块隔间办公区和会议洽谈区。高伟杰表示,下一步,除了继续推动生产车间向自动化、标准化转型外,公司还计划组建电商团队,开拓电商直播业务。

颇具写字楼风格的办公工位。

颇具写字楼风格的办公工位。

年轻一代的接班推动着黄圃腊味制作工艺变革,同时也为食品安全竖起了坚固的屏障。

黎燕飞是中山市黄圃镇泰裕肉类制品厂销售经理,同时也是企业第三代传人的妻子,已是三个孩子妈妈的她,谈起业务来有一股女强人范儿。在黎燕飞带领下,公司自2016年来订单量保持连年增长,即使疫情期间也没受到太大影响。

“腊味女强人”黎燕飞

“腊味女强人”黎燕飞

究其原因,黎燕飞认为,一方面是公司在新老客户维系上措施得力,客户遍布广东省内及全国南北方多个省区,有效抵御疫情带来的局部封控风险;另一方面是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始终严格要求,在业内建立起“质优、诚信”的经营口碑。

“不同于老一辈卖得出就万事大吉的固有思维,公司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打响品牌,质量过硬、用料够好,是建立品牌口碑的关键。”为确保所有批次产品质量达标,泰裕公司配备了专业实验室,并聘请专职检验人员,对每批次产品进行例行监测。除此之外,公司还定期向黄圃食品腊味商会提供送检样品,由官方机构进行监测。

泰裕腊味公司大楼

泰裕腊味公司大楼

为了打造高端品牌形象,泰裕还在去年新建了玻璃晒房,由此制作的生晒腊肠售价达到70元/斤。记者看到,晒房四周由玻璃隔绝,配备了多台抽风、加热、除湿机器,整体卫生干净。黎燕飞表示,玻璃晒房可保持恒定温湿度,并防止蚊虫进入,结合传统生晒条件,晒出的腊味风味与传统工艺下更接近,但更卫生、更安全。

整洁明亮的玻璃生晒房。

整洁明亮的玻璃生晒房。

节后招工迎考验,专业人才成“香饽饽”

新春假期,对于腊味行业而言是一次休整,而对于腊味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又将迎来节后的用工招工“考验”。

黄圃腊味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黄圃腊味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记者了解到,在黄圃腊味产业中,无论头部还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存在用工招工难问题。企业难以在本地招到所需技术人才,现有工人也存在老龄化与年龄断层现象。即使有企业采取高薪聘请、计件酬劳的方式,但始终杯水车薪。

“包吃包住,本地人给一万元一个月都不愿干。”苏继文解释,广东经济环境好,很多人生活条件不差,极少有本地人,尤其年轻人愿做,企业只能从外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到工人。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越来越多老一辈腊味工人正逐步离开行业。目前厂内员工年龄在40-50岁间。“如果再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导致产业萎缩。”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

苏继文还提到,尽管不少企业都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但由于机器适配性有限,有一定的出错率,此时就需要懂技术的工人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生产正常。但如今年轻的腊味技工少之又少,而年纪大的工人遇到出错又时常不管不顾,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产能提升。

“腊味行业的工资水平要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但由于加工作业时间长、昼夜颠倒、粗重活多,本地年轻人更愿意到电子厂、制造厂等相对轻松、作息正常的企业就业。”高伟杰表示,在腊味行业中还存在一个惯例,工人们会要求月工资每年涨幅500元。高伟杰回忆,2014年腊味工人月工资仅3-4千元,如今已涨至7-8千元。腊味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70%以上,在如此高的占比下,如何降本增效,是企业思考的首要问题。

粤兴盛腊味总经理刘全斌(左)介绍生产流程。

粤兴盛腊味总经理刘全斌(左)介绍生产流程。

“除了生产工人外,电商直播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较为缺乏。”刘全斌表示,开拓电商只靠三两个人的简单投入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人才团队合力运营才行。“不然还不如不做。”目前用人市场上,具备电商知识背景的人才不少,但同时对腊味生产、文化有所了解的人才寥寥。“能招到即来即用的‘即战力’人才对企业而言是最理想的。”

中山市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秘书长陶柳华表示,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腊味商会正与黄圃当地的职业院校进行接洽,将通过在职校内开设腊味加工及文化课程,令职校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熟练掌握整套腊味加工流程,深入了解黄圃腊味的产业文化。“出校门就能进厂门,可直接到企业上岗。”

中山市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秘书长陶柳华(左一),泰裕腊味销售经理黎燕飞(左二),南方农村报记者高永彬(左三)

中山市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秘书长陶柳华(左一),泰裕腊味销售经理黎燕飞(左二),南方农村报记者高永彬(左三)

黄圃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林伟玲表示,随着黄圃腊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加快建设,黄圃镇一方面将通过支持腊味企业新购自动化生产设备、完善工厂技改,实现现代化生产,从而有效降低人力用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建立黄圃腊味专家智库,编写生产技术培训教材,制作培训视频资料,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培养大批黄圃腊味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人员,为黄圃腊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统筹】黄帼蓉

【记者】高永彬

【摄影】谢伙荣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黄帼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