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长长吐剑丝,铮铮铁骨隐甜汁。”眼下正值黑皮果蔗丰收的季节,走进深冬的红星村,抬望眼,一大片青葱翠绿的果蔗整齐地“列队站立”,十几个工人正在甘蔗地里忙着砍蔗、捆绑、搬运、装车,每个环节井然有序,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好一幅生态农业的丰收图景,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都是黑皮果蔗甜滋滋的味道。
由于村域温度较高、土地条件优越,种植出来的果蔗汁水甘甜、果肉松脆,即使是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能吃上一两节,从而造就了红星村的黑皮果蔗远近闻名。据了解,今年红星村种植了600多亩果蔗,亩产量可达一亩10吨,1月份是收成出货高峰期。
近年来,石坝镇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将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立足资源禀赋抓特色,以蔗为媒,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石坝镇的这份“甜蜜事业”,正节节攀高。
党建引领——“向高而攀”
红星村通过规模种植黑皮果蔗增收致富是石坝镇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红星村党组织持续发挥基层党建“核心引擎”作用,探索出一条组织力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引导党员带头、能人示范、村民参与,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深挖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果蔗产业,将农民创收与合作社发展相结合。
2014年10月31日,博罗县辉达黑皮果蔗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该合作社由朱少飞在内的7位村民联合组建成立,红星村党组织联合合作社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村民发展黑皮果蔗生产的扶持,本着以生产带动致富的理念和提质增效的发展管理理念,着力推动红星村的黑皮果蔗产业提效,让石坝镇的“甜蜜事业”在红星村持续发展,惠及周边更多村民增收,拓宽乡村振兴之路,让“钱袋子”鼓起来。
谋远固本——“向新而生”
据辉达黑皮果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少飞介绍,为提升果蔗产量及优化果蔗口感,合作社从广西农业科学院引进了“桂果蔗2号”进行连片种植。一直以来,合作社成员通过外出学习取经、邀请专家上门指导等方式,努力积累种植经验,不断摸索改进种植模式。通过他们的用心管护,现在红星村的果蔗因稳定的优良品质赢得了好口碑和收购商的肯定,每年果蔗准备上市时,全国各地的收购商都提前到村里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洽谈订购意向,这不但给辖区内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也不断激发村民积极种植黑皮果蔗的信心。
“从11月份果蔗成熟开始,我们平均每天出货30吨左右。按照以往的经验,将于1月份迎来出货高峰期,可达每天200吨左右。”朱少飞说。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探索黑皮果蔗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购置了培土机、无人机、大型抽水机等设备,采用地带滴灌技术进行大面积、大规模作业,逐步实现农艺农机有效结合,达到全程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耕种工作比以前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甘蔗产量,推动黑皮果蔗产业提质增效。
联农富民——“向远而行”
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石坝镇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注入、人才补充等方式,不断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红星村党组织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引导外出打工村民回流,在劳动力配置上,合作社也优先考虑周边村民,既有效缓解了农忙季节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也助力周边村民脱贫近百户。同时,村民也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土地租金,每人每年增收达三万八千元。
“我在辉达合作社工作已经八年了,每年都将自家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年增收有4到5万,黑皮果蔗的确是我们红星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说起种植黑皮果蔗,大家都夸赞这个政策好。红星村党组织始终坚持把黑皮果蔗作为发展“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支柱产业,紧紧围绕着“种好、讲好、卖好”三个维度将特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落实政策红利,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紧密联农带农,大力发展黑皮果蔗种植产业,积极为村民铺就一条“甜蜜”生活的致富路,使得富民兴村产业的成效逐步显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下来,石坝镇将继续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在现有黑皮果蔗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特色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小甘蔗”挑起“大担子”,用红星村的“甜蜜产业”酿造石坝镇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让“产业强”的基石更加稳固,“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