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young新春①|2023,从“心”出“花”
“花市时隔三年再度重启,是一个好的开始,让人对今年的经济发展充满期待。”近日,随着广州花市重磅回归,90后留法回国创业女青年纪馥君,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回忆这些年在广州行花街买年花的美好过往。
“美是相通的,艺术源于生活,也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纪馥君自称从小就是“花痴”,从2016年与朋友合伙开花艺跨界咖啡店开始,她便在追寻花卉艺术创作的梦想之路上越走越远。
2018年,纪馥君从法国留学归来,有了更大的信心,独立创办了“在苒”艺术馆,在广州塔租下了一个二层独栋的空间,以便于她从事大型装置艺术板块创作。
广州CBD中央的大型“papa猫”,为符合虎年创作的《虎悦花香》;在广州塔侧旁的《竹浪》,广州园林博览会上的大型孔雀花卉艺术展品……纪馥君的公共装置艺术作品散发着独特青春气息,造型设计俏皮中不失时代感。
在纪馥君看来,城市公共装置艺术作品,就仿佛一场美丽的“邂逅”——某个晴天的午后,漫不经心地走在城市街角,这些艺术作品,突然“猝不及防”映入眼帘,如同烟花一般绚烂,留下一时的震撼,久久让人回味。
“我们尽量用竹、纸、木等环保材料作为创作原材料。”纪馥君告诉记者,竹子是她在创作中最常用的材料。在她看来,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君子与浩然正气,铮铮风骨透出一丝坚韧。
2008年,竹编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为传统竹编工艺,应该与现代设计结合。”从平面到立体,纪馥君的创作愈发得心应手。
作为一名潮汕女子,她还痴迷于潮州木雕。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木雕可以说是樟木的一种延续与升华,也是空间中的立体构成,它有自然与空间对话的韵味,通过工艺师们精湛的工艺用心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令我尤为动心。在创作中,我也会运用这些传统元素,通过现代手法将艺术再创作予以呈现。”纪馥君认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品创作需要保留传统的根,并进行活化,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刚创业就遭遇三年新冠疫情,纪馥君没有退缩。她笑称,起步就是谷底,团队需要的仅仅是一路爬坡。
对于2023年,纪馥君充满期待——她希望将潮汕文化带到广州,更希望能促成文化“出海”,走向世界,例如尝试在国外办个人专属中国文化传统展览。她笑着对记者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教你编年花11分钟版
【出镜】纪馥君 张晋
【图片/视频拍摄】董天健
【采写】沈丛升
【剪辑】蔡晓恩(实习)
【海报】黄伊彤(实习)
部分图片和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