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肇庆高要“洋篮之家”!

南方+ 记者

1月17日,位于肇庆高要区新桥镇的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开馆。“历经百年风雨、漂洋过海的新桥洋篮终于有了一个家。”新桥镇委书记何以根表示,该镇以“和美篮乡,新龙腾跃”为主题,以“洋篮”为特色,整合农业、文旅等资源,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1月17日,位于肇庆高要区新桥镇的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开馆。  南方+ 施亮 拍摄

新桥编织技艺始于元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新桥编织制品畅销海外,因此被赋予了“洋篮”的称号。当时,洋篮成为新桥人民特殊的文化产物,新桥人民以独具匠心的工艺,成就了当地‘竹编工艺之乡’的美誉。随着时间推移,原材料供给、从业人员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新桥洋篮无论是产品种类、价值、市场都遇到很大的发展瓶颈。

洋篮工匠现场制作竹编工艺品。  南方+ 施亮 拍摄

“新桥洋篮复兴,是老一代新桥人的热切期盼,更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何以根介绍,2022年以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新桥带来了政策的红利;一批洋篮编织从业者的热心参与,为洋篮产业发展提供了的支撑;肇庆市税务局、市委老干局以及区税务、卫健、中医院等驻镇单位给予了很大支持。

在各方的努力下,仅四个多月,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就建成开馆并免费对群众开放。洋篮文化展示馆是洋篮编织工艺宣传、展示的窗口,向广大市民充分展现新桥编织工艺的发展过程、制作工艺、未来发展,内有洋篮工艺展品500多件,囊括家具、装饰、果篮、节日饰品等各个使用场景。

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展品。  南方+ 施亮 拍摄

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展品。  南方+ 施亮 拍摄

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展品。  南方+ 施亮 拍摄

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展品。  南方+ 施亮 拍摄

高要洋篮文化展示馆展品。  南方+ 施亮 拍摄

据不完全统计,新桥共有洋篮从业者4000多人。近年来,新桥镇坚持做好“洋篮”产品,做强“洋篮”品牌,聚焦洋篮产业链发展,整合上下游资源,深入推进实现传统洋篮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记者观察,文化展示馆每一件展品都带有编号,市民游客在观展的过程中,还可以现场下单,当地企业将根据需求向家庭作坊派发订单,作坊完成初步制作后,企业将回收进行深加工再进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除了文化展示馆,园区还设有人才驿站、创意园和体验馆,把零散的洋篮工匠、洋篮人才培训、洋篮电商业务等聚在一条“致富链”上,推进新桥洋篮产业做大做强,打造集人才培养、馆藏展览、科普教育、文创研学、电商销售于一体的洋篮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此外,该镇以数商兴农,打通“洋篮产品上行”通道,以“互联网+”洋篮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为总抓手,营造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和业态、加强农村洋篮电商主体培育等举措,提升电子商务赋能洋篮产品上行的效率,实现以销定产和以销优产、线下人、货、场的精准匹配,引导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为洋篮产品上行提供新途径。

【南方+记者】施亮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