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向大学释放什么红利?|湾区大学问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1

本文收录于专辑#湾区大学问#

大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的先手棋。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

从毛入学率、“双一流”,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利好信息。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以上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高等教育的两个数据引人注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57%以上;新增3所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

57%,意味着广东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这得益于高校数量的持续增加。

这几年,广东新办了不少大学。2021年,11所高校(校区)建成招生,广东实现本科高校、公办高职21地市全覆盖,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2022年又“上新”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增量的同时,广东高等教育也实现了提质。

去年,广东8所大学、2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与上一轮相比新增3所大学和3个学科,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位于广州增城的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一台无人驾驶收获机正在作业。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位于广州增城的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无人农场,一台无人驾驶收获机正在作业。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不仅如此,ESI最新排名中,广东高校共有156个全球前1%学科,其中19个学科入选前1‰,综合办学实力持续增强。

稳扎稳打,继续向前。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今年,广东高等教育发展还将有不少好消息——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建设计划于上半年完工并交付使用;

投入逾31亿元支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推进全省本科高校分类发展、内涵发展;

更多高水平大学雄心勃勃、冲击一流。

广东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

高校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

1月12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广东高校传来两大喜讯——

在珠海,由中山大学牵头建设和管理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再添科研“利器”:该实验室主持建造的“珠海云”号正式交付使用,这是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

1月12日,“珠海云”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正式交付使用。南方日报记者 刘汉能 摄

1月12日,“珠海云”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正式交付使用。南方日报记者 刘汉能 摄

同日,两院院士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入选,该成果由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带领深圳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取得。

有了原始创新突破,要让成果落地生“金”,还需要完善的成果产业化机制。

打通“从1到100”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广东高校同样积极作为,在全省3个国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中,除广东省科学院外,其余两家均为高校,分别为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2021年至今,3家试点单位完成248项成果转移转化,合同金额5.97亿元,为成果产业化改革积累了诸多经验。

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广东高校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

去年9月,世界著名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他曾坦言,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教学研究中心、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的雄心吸引他慕名而来。

埃菲·杰曼诺夫出席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埃菲·杰曼诺夫出席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强基础、促转化、聚人才,可以预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的新征程中,广东高校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带来利好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湾区发展,人才为先。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离不开高水平大学支撑。

自2010年起,广东承担内地唯一涉港澳的国家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内地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广东加快推动世界高水平大学,尤其是港澳高校来粤合作办学。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相继落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顺利开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计划今年9月招生……

2022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开学典礼暨校园启用仪式。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2022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开学典礼暨校园启用仪式。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香港高校纷纷“北上”,为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合作办学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一批港澳优质高校加快推进来粤办学。

广东新型研究型大学拔地而起。1月6日,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第一标段全面封顶,标志着学校筹建工作跨入了新里程。这所以“大湾区”命名的高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于提升大湾区科创竞争力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携手港澳链接全球高端创新人才……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一系列利好。

相信随着这些举措一一落实,大湾区通行将更便利、要素将更流通、合作将更频繁,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将进一步融合发展,助力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

2023年,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值得期待。


 开栏的话 

大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怎样的大学?今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湾区大学问”栏目,走近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探究改革逻辑,挖掘精彩故事。

往期阅读

谁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斯坦福”?|湾区大学问

中大一个月内成立两大学部,学部制改革改什么?|湾区大学问

【记者】卞德龙 马立敏 汪祥波

编辑 彭正子 张志超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