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黎锡康:带领潢涌村走出一条和谐善治之路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日前,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决定》,授予496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其中,东莞市长安镇乌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蔡国栋,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黎锡康获评“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专访两位社区工作者,请他们分享基层工作中的点滴故事。

中堂镇潢涌村,从1978年就开始集体自办造纸厂的“中国造纸名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些年,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黎锡康带领下,潢涌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构建起和谐善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潢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23亿元,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同时也成了周边各村称羡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

担任潢涌村党委书记的17年时间里,黎锡康怀揣深厚的家乡情怀,把村民利益摆在首位,坚守初心,扎根一线,甘心奉献,带领潢涌村走出了一条和谐善治之路,实现了富民强村,成为村民心中了不起的“领头雁”。

党建引领:合力共筑和谐邻里

天下和静在民乐,而民之安乐皆由治。黎锡康在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潢涌村社区服务过程中,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创了潢涌村民主治理的良好局面。

在黎锡康看来,村民民主治理关键在于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头雁引领作用,努力促成社区共治合力。

一方面,切实增强村党委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在党委领导下,依法依规完成历届村委会、村民小组的民主选举工作,并细化村委会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自治章程,保证基层民主政治稳定,维护良好的法治局面。

另一方面,村里把不少钱花在了“高度保障、公平普惠、适度分红”的保障制度建设上。

他积极响应“民生大莞家”品牌建设工作,着力健全民生诉求收集、处理、反馈工作机制,真正做到第一时间摸底调研,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措施,第一时间反馈处理结果,有效解决了一批民生诉求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潢涌村的“民生大莞家”项目开展以来,共牵头组织开展服务群众活动100多场,完成“民生微实事”3件,解决“民生微心愿”71宗,为群众切实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深得民心。

自治为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如何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黎锡康认为,抓实民主管理尤为重要。

这些年,他严格按照“一法两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把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村务活动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对村务实行民主管理,使社区治理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村民间有矛盾、有纠纷怎么处理?黎锡康创新建立“来莞乡贤”调解组织。充分利用“乡音”“乡情”等要素,邀请有社会威望的“来莞乡贤”加入调解队伍,同步设立24小时矛盾纠纷专线,确保一旦发生纠纷立即安排调解员上门调解,极大地降低了基层治理风险隐患。

法治保障:学法守法蔚然成风

在潢涌村,有一个公共法律服务站,这里是“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阵地,实现了村民“零距离”共享法律服务资源。驻村法律顾问服务内容包括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合同等,为构建和谐潢涌提供了保障。

原来,在黎锡康的带领下,潢涌村积极开展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并于2007年上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于2021年通过复评,继续保留“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在建设民主法治村的同时,潢涌村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理论宣讲、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送法入户等活动,大力开展普法工作,广泛宣传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生态保护、劳动保障、纠纷调解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随处可见的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柜、法治之路、平安公园等法治文化阵地,把法治格言、法治故事等法治文化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培育基层法治理念。

德治为本: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德治教化春风化雨。黎锡康以“德本文化”为依托,组织党员、村民按民主决策程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并对家庭和睦、热心公益等行为予以物质和精神褒奖。同时组织定期更新一次村规民约,不断聚民智、促村治,以规范的村务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村里的潢涌黎氏大宗祠,雕梁画栋,气派十足,村里还有荣禄黎公家庙、京卿祠道、潢涌文阁及居仁里……这些文化遗产让村里开展法治德治宣传活动有了基础。为此,黎锡康组织成立村志办,聘请退休干部编撰村志、族谱、黎氏家训、历史文献选集,制作一批先贤主题视频短片、曲谱等,宣传“德本”“孝义”的族风、村风、民风,促进本村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挥本村人文历史资源的德治作用。

【记者】薛屏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