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光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光明区区长邱浩航代表光明区一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总结回顾了光明区四年来的建设成就,提出紧紧围绕区委“1+2+3+4”工作体系,重点在“科学、产业、城市、民生”四个方面抓好落实,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精力抓经济抓产业、夯实城区发展基础、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五个领域梳理出2023年重点工作,鼓舞全区干部群众紧握历史接力棒、走好新的赶考路,奋力书写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篇章!
“报告立足新时代、贯彻新思想、奋进新征程,是一个高举旗帜、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好报告。报告实事求是、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全景展示了光明区过去四年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全面擘画了明日之光明的宏伟蓝图。”
光明区教育局局长黄汉波在接受采访时谈了三点对报告的体会。他认为报告一是体现了“初心”的坚持,二是体现了“奋斗”的热情,三是体现了“为民”的情怀。
在黄汉波看来,报告深情演绎“民生”这首主旋律,出台一系列举措和清单,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之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充分体现区政府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
黄汉波表示,区教育局将认真落实报告作出的重大部署,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件大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开辟“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教育新赛道新领域,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打造光明教育品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贡献教育力量。
扩大教育公平满足“有学上”
将新增中小学学位3.8万座
未来,光明将扩大教育公平满足“有学上”。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全域、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今后一段时间,光明区将新建幼儿园15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4770座;新建中小学24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8万座。持续深化“双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全面落实两个100%(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100%满足有课后服务需要的学生);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严格限制机构数量、培训时间、收费价格,严管内容行为,做好常态监管。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赋能教育质量做好“上好学”
每个街道至少布局一所优质名校
光明也将持续赋能教育质量做好“上好学”。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加大合作办学力度,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每个街道至少布局一所优质名校,推动深圳中学、深圳小学、爱圣国际教育集团等名校在光明的合作学校落地开办。
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办学,充分发挥11个教育集团和7个学前教育学区联盟作用,并不断孵化区内教育集团,以集团化办学方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指导光明中学、光明区高级中学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创建特色普通高中。深挖教育特色,不断擦亮德育名片;充分利用科学城科技资源和生态资源,争创市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教育“双示范区”;盘活科学城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资源,探索拔尖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路径,发展学生的学科特长和个性优势。
打造光明区“三校一体”特色示范性社区教育,把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学校打造成为共同体,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向社区学校延伸。
锻造一流队伍筑牢“新高地”
持续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与此同时,光明未来也将锻造一流队伍筑牢“新高地”。完善教师发展、待遇等配套政策,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备基本均衡,区域内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实施“新苗”“青秀”“菁英”及“寻梦”“筑梦”“逐梦”“圆梦”“助梦”计划、薪火·PICK UP名师工程、苗圃工程等,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教师,锻造一流师资队伍。
优化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光明青年说”活动,培育有规范的教研品牌。强化价值引领,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严守行为底线,追求高位标杆。
【策划】张光岩
【撰文】徐峰 柳艳
【海报】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