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十年:高质量发展潮涌清新

南方+ 记者

时光荏苒。让我们回到2013年1月16日的高光时刻——清新举行撤县设区成立大会暨挂牌仪式,宣告清新区正式成立。从此,清远市跨入“两区”时代。

时代召唤、万众期待,要把清新这块丰沃土壤,推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最前沿;重托在肩、千载难逢,要让清新这方山水之城,成为绿色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地。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更是奋进的脚步。

清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梁素雅 摄

清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梁素雅 摄

十年来,清新儿女抢抓历史性机遇,众志成城、披星戴月、改革创新、砥砺奋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潮涌清新。

展开答卷,可见“工业强区的号角一路高歌”;可见“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清新,“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如梦照进现实。

“一次性投资2.3亿元打造畜禽动保和兽药制剂规范化工厂,公司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万吨、产值过8亿元、税收过4000万元的规模。”位于太平镇的清远海贝,是一家专业从事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微生物制剂等兽药动保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在扩产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不久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制造业当家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清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工业强区”。梁素雅 摄

清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工业强区”。梁素雅 摄

工业发展的成色、产业培育的特色,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产业图景的底色,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硬核支撑。十年来,清新区牢牢扭住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始终把“工业强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实抓好,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持续提升实体经济发展主导地位,重塑清新工业经济新辉煌。

——搭建产业发展强平台。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围绕太和飞水、太平、禾云3个片区,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全力打造清远西部产业新城;清新区总部经济中心、广清交流合作中心如期落成,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广东省2022年度特色产业园,成为全市工业领域首个省级特色园。

——构建全员招商大格局。一方面,建立健全区委书记、区长“首席招商员”制度和“大招商”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项目大招商+项目要素保障+项目落地协调”齿轮化运作机制,强化对产业项目招引、建设、运营的全流程服务。十年来,招引了海大、敏实等一批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大企业。

——激活创新发展新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科研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多措并举提升广硕、先导等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清新区牢牢扭住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始终把“工业强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实抓好。曾亮超 摄

清新区牢牢扭住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始终把“工业强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实抓好。曾亮超 摄

坚持制造业当家,十年来,清新在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大力引进产业链核心节点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两端延伸,努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项目带动与中小微企业支撑相辅相成的良好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清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71.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02.8亿元。

青山为伴,绿水相依。波光粼粼二渡河,穿越城市的喧嚣,随着两岸的景致翩然入画。每日清晨,晨练的人们在绿道上来回穿梭。这是清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呈现的一幅美丽画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清新区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协调发展新模式。贺欢 摄

清新区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协调发展新模式。贺欢 摄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引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十年来,清新区委、区政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生态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如今的清新,城乡处处皆风景。

清新区太和镇万寿村菜田耕种忙。刘碧云 摄

清新区太和镇万寿村菜田耕种忙。刘碧云 摄

“这些年不仅水更清了,天空更蓝了,空气也更清新了。”居住在二渡河附近的市民张先生如是感叹。清新区通过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秦水库、下坑水库等湖库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湖库水质优良率100%。

与此同时,清新区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触角延伸至广大农村,将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浸潭镇下迳村入选“广东特色名村”。贺欢 摄

浸潭镇下迳村入选“广东特色名村”。贺欢 摄

以浸潭镇下迳村为例,该村经过多年打造,已建成清远市美丽乡村“特色村”,并入选了“广东特色名村”。走进该村,青山连绵,溪流潺潺,多个精致的汤泉池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脚下。不少游客边泡汤泉解乏,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美不仅是外表,更是由表及里。该村通过“三块地”改革,将废弃的鱼塘和山边地以及2600平方米的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小山村里逐渐发展起特色餐饮、民宿、温泉等产业,带动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如今下迳村集体年收入已超500万元。

以生态为底色,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清新区徐徐展开。数据显示,十年来,清新区累计已有2589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上的美丽乡村、新农村。

明亮整洁的楼栋与大厅,崭新宽敞的病房,先进精密的医学影像设备……去年6月28日,位于清新区太和镇春安路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清远院区正式开业,将立足清新、服务清远、辐射粤北,为清远乃至粤北地区提供优质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去年6月28日,位于清新区太和镇春安路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清远院区正式开业。梁素雅 摄

去年6月28日,位于清新区太和镇春安路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清远院区正式开业。梁素雅 摄

家住清新区太和镇的陈女士听说清远院区开业,特地带2岁多的儿子前来就诊,向专家求助解决儿子生长发育迟缓问题。“每次去广州看病都很麻烦,来回要四五个小时。”陈女士说,“现在有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在家门口坐诊,实在太方便了。”

清新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贺欢 摄

清新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贺欢 摄

既要让群众就好医,又要让群众上好学。为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清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城乡布局、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数据显示,仅2018年以来,清新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8亿元,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18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复评验收。区五小、区六小、区三幼、区四中等新建项目先后投入使用,改建扩建学校一批,新增学位超万个。

一方面,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持续筑牢底线民生保障。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未成年人、残疾人、孤儿帮扶等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大病关爱惠民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另外,清新区还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化底线思维,抓紧抓细粮食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建设,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清新积极开展“雪亮工程”建设和“两化两员”工作,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全区共划分为1094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22人,兼职网格员1132人,累计发展信息员37105名。

为了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在扩容提质的大背景下,清新城区建成面积扩大至45.05平方公里,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绿化等不断完善。积极争取清城、清新两区之间快速公交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长埔路、沙田路、沿江西路等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跨区域主干道路畅通水平,打造清城清新“15分钟通勤圈”,以更好地融入大市区和粤港澳大湾区。

久久为功惠民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触手可及。

记者手记

同心共筑“清新梦”

岁月就如同一把刻刀,刻出每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2013年1月16日,清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自此,清新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清新撤县设区,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十年栉风沐雨、步履铿锵;十年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太和镇五星村水清岸绿生态美,引来白鹭翩翩。伍志勇 摄

太和镇五星村水清岸绿生态美,引来白鹭翩翩。伍志勇 摄

十年前,作为清新区中心城区的太和镇,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镇,“断头路”没打通,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落后,商业体系仅有一条步行街……久久为功,上下凝心聚力、铆足干劲,以“绣花”功夫全力打造首善之城,从“颜值、内涵、品质”三方面提升,实现从“形态美”到“内核美”的蝶变,如今的太和镇已跻身全国文明村镇。

十年前,作为清新区的工业重镇太平镇,产业层次不高,聚集效应不明显。如今这里已经升档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通过强招商、优环境,涌现了一批如海大等叫响全省、全国的大企业,形成了以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先进材料制造、轻工纺织与制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产业为主导产业多元化产业格局。未来,这里将成为大湾区产业链承接的聚集地之一,与大湾区同频共振。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

纵观十年,从“融入大市区”到“入珠融湾”,到“五大行动”,再到目标明确的“四个清新”建设,清新区实施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目标层层递进。

从企业到政府,从群众到干部,清新人凭着这股子永不满足的劲头,创造了一个个发展佳绩,在工业发展中弯道超车,在城乡统筹中树立标杆,在民生建设中书写新篇。

2021年末,清新区第八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蓝图,提出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四个清新”建设,让清新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生态宜居的绿色标杆、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生态清新,全力打造山清水秀、政通人和的美好家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创造亲商、重商、稳商的良好环境。

活力清新,全力打造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美好家园。重锤响鼓开启“工业强区”建设新征程;创新思维推动全员招商引资;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想方设法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品质清新,全力打造宜居兴业、文明向善的美好家园。主动作为加快“南向”融入;全力以赴推动大市区融合发展;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和文明形象;多措并举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幸福清新,全力打造民生普惠、人民满意的美好家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底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系数”。

2022年初,清新区召开“执行力建设年”启动大会,要求把加强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动员和号召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加快推动该区高质量发展,切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可以说,这是一次干部队伍的“自我加压”,也是推动清新高质量发展的“二次跨越”:树一流意识,强一流能力,比一流作为,创一流业绩,优一流作风。向质量进发,向一流迈进。

砥砺奋进,初心如磐不变。怀揣梦想,同心筑梦,再度起航。

让我们祝福这座山水之城拥有下一个灿烂辉煌的十年,拥有前途更加光明的未来!

【记者】贺欢

编辑 叶镇祖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