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 | 珠海交通十件大事,“海陆空铁”齐发力

南方+ 记者

交通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将交通建设摆在紧跟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从跨越江海的黄茅海大桥、香海大桥,到穿岩越谷的珠海隧道、兴业快线;从时速350公里的珠肇高铁,到辐射八方、通达全国的珠海机场、珠海中心站(鹤洲)。2022年,珠海交通运输业“海陆空铁”齐发力,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交通惠民工程扎实落地,交通提升驱动“产业引擎”动能十足。

籍此岁末年初,南方+推出2022年度珠海交通十大热点事件盘点,一览这一年珠海交通发展的关键时刻。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一)珠海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1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重点推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并提出枢纽城市设施布局要求和枢纽港站建设重点。其中,珠海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

该规划还提及强化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城市间交通联系,加快推进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陆海空全方位联动,共同打造国际贸易枢纽港。早前印发的《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同样提及,打造珠海、汕头、湛江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高级客货流转换中心。

2022年12月7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举行《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总体规划》)听证会。《总体规划》提出,提升生产中心功能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双城架构空间格局,建设幸福样板城市。根据《总体规划》,珠海的城市功能包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定位。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二)香海大桥及其支线正式通车

>>>点击回顾

香洲 ⇄ 斗门15分钟,珠海香海大桥正式通车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11月6日,磨刀门水道旌旗猎猎,连接珠海东西城区的第三条交通主动脉——香海大桥正式通车。自此,三条“万里巨龙”横跨珠海东、西“双城”,共同组成珠海跨江跨海通道群,为城市产业发展、经济商贸活动交流注入新的驱动力。

香海大桥是广东省、珠海市重点交通项目,2016年批复开建,至2022年9月全线贯通。其与香海高速重合,不仅紧贴城市发展核心区,还穿过中山坦洲,与中山路网和多条跨市高速公路相连,同为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香洲至海泉湾高速公路首期工程,整体呈“L”型走向。

作为珠海“八横十一纵”高快速骨干路网重要“一横”,一头连着拥有广阔产业腹地的斗门,一头连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香海大桥发挥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各组团快速联通,支撑珠海产业经济稳步提升,承接更多粤港澳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辐射外溢。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三)珠机城际二期金海大桥主跨顺利合龙

>>>点击回顾

主跨合龙!珠海金海特大桥全线贯通,10月将铺轨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9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珠海珠机城际二期金海大桥举行磨刀门主跨钢梁合龙仪式,标志着金海大桥全线贯通。最新消息显示,珠机城际二期铺轨工作已进入尾声,预计2023年达到通车条件。

金海大桥是世界首座公铁同层多塔斜拉桥,凭借49.6米的桥面宽度,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宽公铁两用多塔斜拉桥的世界纪录。大桥全长1369米,起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跨越西江磨刀门水道,终至珠海机场东路,是继珠海大桥、洪鹤大桥、香海大桥后,架设在该水道流经珠海流域的第四座跨海大桥,同时为珠机城际铁路二期关键控制性工程。

珠机城际二期建成通车后,将与广佛江珠城际铁路衔接,在横琴站与澳门对接,形成“香洲—横琴—机场”城际铁路大通道,将珠海、广州、佛山及澳门城际铁路连成一体,助力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四)兴业快线(北段)主隧道全线贯通

>>>点击回顾

市政隧道群规模全国居首!探访珠海兴业快线(北段)建设一线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11月5日,珠海兴业快线(北段)东线鸡山隧道左洞顺利贯通,标志着全长12300余米的兴业快线主隧道就此实现全线贯通。项目全面进入隧道风井风道、机电装修工程施工的新阶段。

兴业快线是广东省、珠海市重点交通工程,是珠海“八横十一纵”高快速骨干路网的重要节点,实现主城区南北快速化通行,同时对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的城市快速路。

兴业快线全长约28.3公里,主要分为北段、南段、迎宾路支线和南延段四个部分。其中,北段包含大镜山隧道、杨寮隧道(西线)、鸡山隧道(东线)、山谷转换段桥梁、唐家隧道等部分。整体呈“Y”型,南起梅华路,向北穿越凤凰山,通过山谷转换段桥梁分为东、西线。

作为珠海市最长的隧道工程,目前兴业快线北东、西线隧道已全部贯通,按计划,预计2023年上半年可实现兴业快线(北段)西线的通车。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五)珠海开通“勤业”“勤学”公交线路

>>>点击回顾

珠海投放150辆新公交车,主打“勤业”“勤学”线路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8月30日,珠海2022年公交新车投放暨“勤业”“勤学”线路启动仪式在珠海公交海虹总站举行。据悉,珠海本次集中投放使用共15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总投资2.1亿元,将全部用于优化公交线网,完善园区、学校周边交通配套,赋能乡村振兴,此举是珠海深化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提升交通出行品质的重要举措。

2022年珠海不断优化调整勤学线路,进一步提升勤学公交覆盖范围及服务水平,尽力解决学生上下学以及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据了解,6月,珠海开通首批勤学公交线路。9月1日,勤学公交新增六条线路,9月30日新增两条线路。自10月13日起,再新开勤学27、勤学28、勤学29、勤学30四条勤学公交线路,同时优化勤学26,作为一条现有公交专线编号。自12月1日起,珠海优化B20路公交运营服务。此外,12月2日起,新开勤学公交33,连接7所中小学,同步优化调整56、B5路局部运行路线。

目前,勤学公交已开通16条线路,服务41所中小学校。自开通以来,勤学公交的客流呈稳步增长趋势,从9月1日开行至今,日均乘坐人次突破2200人次。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六)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先行标主体工程开建

>>>点击回顾

先期首条隧道贯通!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建设提速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5月25日,珠肇高铁位于斗门区白蕉镇的先行段启动主体施工。珠海范围内的先行开工段全长0.884公里,包括建设小托特大桥、瓦子佬隧道等。

珠肇高铁连接珠海、江门、佛山、肇庆四市,是广东省自主投资建设管理的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地方铁路,定位为一条以中长途客流为主、兼顾大湾区内部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全线设计最高时速达350公里,拟分为三段建设:珠海至江门段项目、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项目、高明至肇庆东段项目。其中,珠海至江门段始于珠海中心站(鹤洲)高铁枢纽,向西延伸至江门站,全长45公里,其中珠海段约30公里。日前,珠海至江门段的瓦子佬隧道顺利贯通。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七)黄茅海跨海通道主塔施工全部过半

>>>点击回顾

万里洋面出高塔,探访大湾区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11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要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下称“黄茅海项目”)高栏港大桥Z3主塔第34节浇筑完成,建设高度同时突破200米。自此,该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和高栏港大桥的5个主塔施工全部过半。日前,高栏港大桥东塔顺利封顶,其余4个塔柱施工全部过200米,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全部封顶,主塔高度均接近260米。

黄茅海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条规划建设的跨海通道,起于珠海高栏港平沙镇,终于江门台山市,路线全长约31公里,海域段长度约15公里,全球排名第八,在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珠澳大桥和在建的深中通道。

按照计划,黄茅海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八)珠海隧道启动盾构掘进

>>>点击回顾

“开拓号”顺利始发!珠海隧道全面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11月17日,由中铁隧道局施工的珠海隧道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开拓号”成功始发,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珠海隧道工程起于珠海大桥东,终于珠海大桥西,线路平行于现状珠海大桥南侧布置,全长约5000米,隧道长4480米,采用两台直径15.01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开拓号”“奋进号”施工,第二台盾构机“奋进号”目前正在紧张组装。

珠海隧道建成后,珠海大道中间车道将接入珠海隧道,两侧车道将接入珠海大桥,通过水上水下桥隧并行,将有效缓解珠海大桥的交通压力,提升珠海东西城区通行效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九)珠海中心站(鹤洲)用地位置出炉

>>>点击回顾

选址定了!珠海中心站(鹤洲)用地规划批前公告,将落户斗门白蕉镇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7月8日,珠海中心站(鹤洲)站城一体综合开发用地规划进行条件论证批前公告,公告明确珠海中心站(鹤洲)项目用地位置,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临江珠高速,南临新界河,西临胜利河,北临香海高速,总用地面积58.78公顷。

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定位为珠江口西岸地区“三主四辅”的主枢纽之一,根据珠海交通“十四五”规划图,承接珠肇高铁、广珠澳高铁、深珠高铁、广佛江珠城际、深珠城际、珠斗城际等纵横南北、连通东西的多条线路,是珠海和澳门联通全国的重要枢纽。

2022年12月11日,珠海举办“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及周边片区概念规划暨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专家评审会”,6家国际设计机构提交的方案成果入围,后将由专家对方案进行投票,由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确认评审结果后,向主办方提交综合评审意见。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十)珠海机场新航站楼“湾区之翼”封顶

>>>点击回顾

钢网架结构“封顶”,“湾区之翼”展翅,珠海机场新航站楼亮出轮廓造型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2022年4月28日,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面积超6.5万平方米、重达6120吨的T2航站楼钢网架结构实现全面封顶,“湾区之翼”的整体造型正式成型。

据悉,珠海机场T2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19.1万平方米,是现有T1航站楼面积的2倍。T2航站楼与现有T1航站楼计划在2024年同时运行,届时珠海机场将新增28个机位,年旅客吞吐量的保障能力可达2750万人次,较目前翻整整一倍,将大大提升珠海立体交通服务能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冠霖

【图片】钱文攀

编辑 叶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