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星期二)上午10时,肇庆市举办2023年首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点击回看)。会上指出,在防控措施调整的初期,可能会出现感染病例的增加,继而可能引发药品的供应不足,部分地区产生医疗挤兑甚至引起公众恐慌等现象。肇庆目前的工作重心将从防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换的平稳有序。
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
肇庆将加快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老年人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接种率,做到“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推动60岁及以上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等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建立感染者分级分类诊疗制度
肇庆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病毒感染医疗保障能力,发挥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站做好对辖区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重点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督促指导村卫生站应开尽开、应设尽设;组建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市级巡回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按分工提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医疗救治。
目前,肇庆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收治工作指引(第一版),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的流程和路径;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病毒感染医疗保障能力;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不断扩充医疗资源
目前,肇庆全市已建成发热门诊46间,发热诊室108间,已完成国家和省的设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统筹本机构医护力量,落实梯队管理,科学配足配强发热门诊(诊室)力量,优先储备发热门诊(诊室)资源,优化就医流程,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实行线上预约,完善各类指引标识,为群众提供清晰就诊指南,畅通群众就诊通道。
为缓解当前就医压力,肇庆多措并举,将部分核酸采样点升级改造为发热门诊便民诊疗点、利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资源下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缓解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医压力,盘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
其中,肇庆市中医院设置便民医疗服务点,方便群众快速购置中药抗疫预防方和治疗方;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将端州区塑料三厂核酸采样点升级改造为塑料三厂便民发热门诊;怀集县将原来设置的燕都广场和少年宫2个核酸采样点升级为“发热门诊便民服务点”。
在为发热患者提供咨询和用药指导方面,肇庆提供线上问诊服务,多渠道增加药品供给。医生开出的药方通过处方流转功能,外配到定点零售药店,患者可以直接到定点药店付费取药,减少了因人员密集、交流过多带来的风险。
在提升重症救治能力方面,肇庆加强三级、二级医院重症监护扩容和能力提升,统筹全院医疗资源,通过合并科室、调配医务人员等手段,将主要医疗力量用于急诊、重症等挤兑科室,增加专科收治阳性感染者,兜住医疗服务底线。
建议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每个人都应树立“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做好个人预防。
肇庆倡议,在日常个人防护方面,市民应及时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居家和工作场所应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出差或旅行前,市民应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在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随时手卫生。
对于重点人群,尤其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在疫情流行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不建议进行长途旅行,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应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注意药品适用人群范围和多种药品合并使用禁忌,患者本人或监护人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
【撰文】卢舒曼 卢逸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