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海珠这一片区实现停电“零感知”!

广州海珠发布
+订阅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海珠供电局

打造自愈配电网

“电力+算力”

实现示范区停电“零感知”

快跟G仔去一探究竟

↓↓↓

1月5日,中央一套(CCTV1)播出《大国基石》纪录片《绿电动脉》篇章,其中第1分41秒至5分06秒展现了海珠区停电“零感知”。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海珠供电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电力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持续深化数字电网建设,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服务数字社会、对接数字政府,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用电营商环境,于2021年在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实现了全年停电“零感知”,并在2022年8月促成全国首批包含电力领域在内的“数据经纪人”牌照在海珠区颁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7个100%”

数字化打造坚强配电网

积极发挥属地优势,通过中压网架分析、低压管控一张图等手段来辅助配网规划,为优化配电网网架提供了有力支撑,网架的自动化、智能化、自愈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2021年,琶洲试验区实现了“7个100%”,即可转供电率、低压联络率、电压合格率、智能电房覆盖率、智能台区覆盖率、自愈覆盖率、站房全光纤覆盖率均达到100%,这标志着海珠供电局在琶洲试验区建成了具备坚强网架的高可靠性供电示范区。

供电可靠性与总部经济相得益彰,为新的城市生态注入新活力,这是琶洲“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定位的要求。

作为琶洲地区代表性大客户,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对于供电可靠性有着最高级别的需求。“数字电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优质电能,为园区多元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基础。”该中心叶经理说。

停电“零感知”

高效自愈保障用好电

2022年9月14日,海珠区的赤岗变电站一条10千伏电缆发生绝缘损坏故障,导致馈线开关跳闸,区域停电。供电局主站集中式自愈系统启动,自动隔离故障电缆并恢复非故障段供电,耗时81秒便恢复供电。这是调度云平台自2021年底投运以来首次自愈动作,81秒的复电时间验证了云平台的计算速度。配网高效自愈的投入,成为数字电网建设的重要一环。

用电状况如何,自然是生活在海珠区的居民最为敏锐。年逾六旬的吴叔在荔福路经营着一家小型水族观赏养殖商铺,在三十年如一日的劳作中,他见证了海珠电网从脆弱到坚强的演变,“要问起来上一次停电,我都没有印象了,最近几年好像都没停过。”

当然,实际突发的停电并非没有,只是配网自愈的投入,改变了市民对这一情况的感知。供电局集中应用配电自动化建设成果,通过全自动化的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非故障段恢复供电“三步走”完成馈线自愈全过程,复电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约30倍。

2022年,海珠供电局共投入自愈馈线603回,自愈启动28次,恢复变压器290台,挽回负荷47.411兆瓦,自愈恢复40184个中低压用户的正常供电。

“4个智能化”

解放人力提高运维质量效率

坚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加强“云大物移智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电网的融合应用,技术驱动业务模式变革,实现现场作业由线下向线上的转移,初步建成智能运维体系。

在此体系下,他们通过智能电房、智能台区、智慧管廊、智能装备(单兵巡检装置和无人机)等“4个智能化”技术,大大解放了人力,提高了运维效率和质量。

“通过无人机等智能技术,我们的运维质量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海珠供电局负责琶洲供电区域的李班长说,操纵无人机的电力工人就像长了双会飞的眼睛,能够更近距离、更多角度查看设备工况,实现过去做不到的精细化运维。

而智能单兵巡检装置的应用,让简单的线路巡视中包含着创新的智慧。传统人工巡视无法满足“明察秋毫”般的精细化运维要求,只能依靠“眼看、耳听、鼻闻”,主观偏差大,对人员技能素质要求高。而智能单兵巡检装置能够精准检测声、光、电、热等表征信号,极大提高了巡检效率和缺陷发现率。

“7个100%”

停电“零感知”

“4个智能化”

……

供电可靠性逐渐提高

海珠用电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

表现稳稳的!

编辑 | 许小卷

部分摄影 | 江智毅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源 | 南方电

网报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海珠供电局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