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看好大病重病,高州市人民医院将党支部建到科室,制订各自的支部工作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高精尖医疗人才,提高专科技术,奋力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全力守护人民健康。
开创全球首例“护心”术
心外科手术被誉为外科手术的王冠,大血管疾病是心脏领域的急危重症,死亡风险极高。去年7月,高州市区一名30岁男子突发胸痛被送到高州市人民医院救治,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总长度超过60厘米,随着血液持续渗出堆积在胸腔内,夹层随时会爆裂,病情危重。
这种高风险的大血管手术在该院还从未开展过,心血管科党支部紧急联合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心脏专家会诊,专家组判断患者不适宜接受开胸及体外循环传统手术,而且对于巨大A型主动脉夹层,不能用传统的覆膜支架进行腔内修复,若采用全腔内重建支架系统手术,国内外也没有类似经验可参考。进退两难时,患者却出现休克,生命危在旦夕。
心血管科党支部医护人员与出院患者合影。
只有战胜重重挑战,才能尽早挽救生命。该支部曹勇博士团队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范瑞新教授团队联手,成功为患者植入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A型夹层全腔内重建支架系统,最终把患者从鬼门关前抢了回来,经过生命支持中心ECMO待命护航、心血管外科ICU医护的精心治疗,患者闯过重重难关,顺利康复出院。
据悉,该新型心脏支架系统由广东深圳原创设计并制造,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同类耗材,此次手术是其第一次应用于临床试验,属全球首例。
作为该院“护心”的重要力量,近日,心血管科党支部的心内科团队接连开展了多项新型技术,让患者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心脏难题,且术后第二天就康复出院。吴川市黄坡镇35岁村民吴先生因饱受心跳突然加速、“嘭嘭”乱响的痛苦到该院就医,确诊为房颤,接受该院院长、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朱秀龙团队实施的茂名地区首例导管介入房颤冷冻消融术,心脏不再频繁“乱跳”。
“过去12年每天早上总是心悸胸闷难受,如今心脏轻松了,真是造福我们老百姓啊。”年逾古稀的李婆婆开心不已,得益于该院开展的粤西地区首次全磁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介导下的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房颤困扰解除。据悉,这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智造”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在广东省属于首次临床应用。
据统计,心血管科党支部年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约两千例,位居广东省第二、全国37位,年心脏介入手术1500多例,是茂名市卫生系统唯一的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提升重症救治能力
高州市是山区县,不少镇村山路陡峭,交通十分不便,群众出门求医困难。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是120分钟,但由于山区群众健康意识缺乏,以致很多胸痛患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即使得到救治,也容易落下终身瘫痪。
为快速挽救心肌,该院组建胸痛救治远程网络,成为茂名地区首家通过“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有效缩短病人从进院到堵塞血管开通(D-to-B)的时间。
胸痛中心接诊到石鼓镇旧田屋村55岁心梗患者毛叔后,即展开“神速”救援,仅用了14分钟就开通血管,创造了胸痛中心救治的最快纪录,得益于及时就诊,毛叔术后恢复良好,还能和平时一样生活。
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是该院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该院拥有心外科、胸外科、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5个省级专科,以及2个高校重点学科、6个省级研究基地,是茂名地区首家通过“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获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打造优势专科群,从根本上解决高州及周边县域群众就近治大病治好病的问题。
建更多高水平专科
强大的平台吸引了“国字号”肾病专家、外籍心外科专家入职,为医院提升护心、“强肾”技术能力保驾护航。该院肾病中心2021年门诊量为3.4万人次,高州以外的住院患者占比47%,当中住院危急重症患者占比97%,“倒流”而来求医的患者比比皆是。
“辗转多地,没想到我的病是在高州治好的!”深圳市87岁陈爷爷因慢性肾衰竭合并各种感染,全身水肿无法行走,由于老人不愿进行肾穿刺,坚持保守治疗,遂到该院求医。省优秀党员、“国字号”专家史伟教授带领肾脏内科党支部医护严谨分析、细心验证,终于找准患者症结,经过精准治疗,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好转、血清白蛋白浓度逐渐上升,全身消肿,欢喜出院。
肾脏内科党支部史伟教授示范教学查房。
目前,肾脏内科党支部通过把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泌尿外科等病区组合成为肾病中心,创建腹膜透析中心,扩建血液净化中心,专业开展重症肾病的高水平的规范化治疗以及全程管理的标准化,诊疗水平已跃居广东省前列,还成功通过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备案,实现临床和科研两条腿走路。
专科急危疑难重症技术的开展,助力挽救更多患者的宝贵生命,也为该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今,该院正奋力推进高水平医院“1+6+6+1”建设,以“急救—护心—强肾—壮肺—促健”为路径,集中资源培育高水平医院“六大中心、六大平台”,开展多项前沿医疗技术,建更多高水平专科,让患者就近看好病。
【通讯员】丁新林 罗小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