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段安春:建议对中心城区电动车实行控制总量|广州两会

南方+ 记者

近年来,随着外卖、快递等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广州电动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市民出于防疫需求和个人健康考虑,电动自行车作为短距离代步出行方式,预计后续仍将持续增加。

目前,广州已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数量约300万辆,据有关部门统计,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400万辆。伴随电动自行车数量快速增长,电动车影响市容市貌、与其他路面交通工具的路权争夺及相关安全隐患问题时有出现。

广州市人大代表段安春持续关注广州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议题已有多年,他建议重点关注电动自行车存在的自燃等安全隐患,以及干扰公交正常运行、行政执法有待加强等方面。

段安春提供了几组数据:

近3年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运营速度约为16.7公里/时,同比2019年下降3.29%;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高峰期驶入专用道的电动自行车,为同时段公交车辆的4.4倍;

2019年以来,公交行业发生的22宗亡人安全生产事故中,与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碰撞导致的亡人事故12宗,占比54.55%。

“广州虽然在一些主要路段增设了非机动车道,但多数非机动车道设置在道路最右侧,未使用护栏与机动车道隔开,大量电动自行车在最右侧车道与机动车混行,甚至占用公交专用道行驶,减缓公交车辆行驶和进站速度,导致公交运行速度下降,严重干扰公交的正常运行。”他说道,“电动自行车的频繁无序出行与进出站运行的公交车辆形成流线冲突,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公交车安全运行的风险也持续增大。”

对此,他建议电动自行车限行政策要抓紧出台,对于中心主城区的电动自行车要控制总量。同时进一步推进城市道路机非隔离护栏设置工作,在条件较好道路试点候车亭后绕型机非隔离改造,减少公交与非机动车流线交织。

针对电动自行车道路违章引发的路权争夺,段安春建议公安交警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重点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章行驶、侵占公交站点和公交专用道等影响公交运行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净化公交运行环境。

对于电动自行车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他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配套完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存取的设施设备,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固定区域,尤其是物业小区要设置充电桩集中充电、加强管控,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此外,他也提醒政府相关部门要统筹考虑,让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投放运营做到有序规范发展,“一方面可督促企业方尽快收回道路上所有自行投放的各类运营共享电动自行车,对不配合的企业予以取缔;另一方面市交通部门加强审批监管,对符合准入条件的运营企业才允许共享电动自行车有序投放到路面,并做好监管指导工作。”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郑慧梓

编辑 梅雅玲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