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最热闹的展览,最传统的年味——年画里的中国

南方都市报
+订阅

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广州故事——广州画院城市记忆主题美术创作展

展期:2022年12月23日—2023年1月23日

地点:广州画院美术馆

2022年是广州画院建院四十周年。为此,广州画院精心筹办“广州画院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动”作为献礼之作,同时记录广州画院发展四十年的足迹和成果,总结过去的经验,梳理画院在艺术征程上的重大事迹、标杆人物以及经典作品。此次“广州故事:广州画院城市记忆主题美术创作展”即系列活动之压轴大展,展览呈现了广州城市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和时代风貌,创作内容涵盖古城揽胜、历史人文、商业字号、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纪念场所,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等,凝聚了艺术家们对新时代生活,对广州这座城市以及广州画院建设以来的情感和热爱。



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展期:2022年12月28日—2023年3月28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主办的“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艺术交流厅(1号馆)、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2号馆)展出。该展览项目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2021-2022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本次展览尝试从博物学角度介入岭南绘画史,时间跨越几个世纪,既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艺术与科学的交织。本次展览选取的展品,其描绘对象主要是岭南本土物种。展品类型丰富多样,既包括外销水彩画、通草纸画、油画,也包括黄士陵、蔡守、“二居”、伍德彝、容祖椿等人的国画以及高剑父的写生稿,还涵盖了近百年华南植物科学画,同时配合画作展出一批博物学古籍、植物标本、昆虫标本。展览旨在探讨博物学对岭南地区近现代美术史产生的影响,用图像展示中西方视觉文化交流,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广大观众关注身边的自然物种和生态环境,鼓励大家进行一些博物实践。本展览希望能兼顾学术性与科普性、全球化与在地性,让历史与当下连结、艺术与现实互动。

“希望之苗”主题展

展期:2022年12月31日起

地点:广州大学城科普路168号广东科学中心主场馆二楼专题展厅

新冠疾病成为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进步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因其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染面积之广,迅速发展成世界性的流行病,并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人类也迅速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在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后不到一年,人们便开始接种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这在人类疫苗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由广东科学中心和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印度科学博物馆协会联合研发的“希望之苗”主题新展,在广东科学中心二楼主题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展出。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危机四伏:一种新的病毒”、“万众瞩目:我们需要研发一种新的疫苗”、“呼之欲出:试验、结果和批准”、“扩大生产:从实验室到工厂”、“横空出世:疫苗推出”、“不惧将来”6个展区,共有24件展品。展览向公众普及疫苗知识、理解疫苗的作用和安全性、消除公众对接种疫苗的疑虑和认识误区,增强接种疫苗的信心,旨在向公众展示:这些具体细微的“汗水”如何共同浇筑培育成这棵带来生机的希望之“苗”。

光之肖像——青年艺术家吴卓钊个展

展期:1月7日—2月26日

地点:广州市天河区林乐路未来社

为发掘湾区优秀的艺术作品,支持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启“艺术未来计划”。将与未来社合作“艺术未来计划”第一期展览——青年艺术家吴卓钊的个人作品展“光之肖像”,将6在未来社展出。

年画里的中国

展期:1月10日—3月29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专题展厅

300余件来自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地的特色年画藏品走出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云集《年画里的中国》展览,邀您一起驻足赏年画,祈福迎新春!年画里有一个吉祥喜庆、热闹非凡的神仙世界。小年辞灶,百姓将新请的灶神供上灶台,祈求新的一年如意顺遂;除夕将至,门神也立于门上,做好了守护家宅平安的准备;及至新年,最受欢迎的福禄寿喜财神,携各路祈福纳祥的吉庆神像家堂祖先轴,被百姓迎回家挂上墙,共享全家欢聚的时刻。随着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传统节庆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祭祀,百姓慢慢地从对神的关注转向人,更注重自身的生活与发展。于是,一系列构思巧妙、寓意吉祥的人物年画出现。节庆与风俗、农事与物候是古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物年画蕴含着古人参悟自然、洞悉天地的智慧。这些年画以中国传统节日、百姓日常劳作、自然四时风景为题材,融入了节日信仰、农业丰收、民俗活动、时事新闻等内容,记录社会风俗变化,描绘中国壮美河山,展现民间市井百态。年画是我们悠久的传统,也是我们团圆的温情,是我们迎新的慰藉,也是我们伦理的教化。具有极强故事性内容的主题是年画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能观画艺之美,还能感神话之奇,体历史之重,品戏曲之妙。


化作通变——七届广州三年展

展期:1月10日—4月10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王绍强(中国)担任总策展人,吴洪亮(中国)、菲利普·多德(英国)、艾墨思(德国)、姜俊(中国)担任策展人,邀请来自更加广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过5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当代观察中“应变”,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以四部片段化的叙事折射时代的光斑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广州三年展文献展也将在广东美术馆中呈现,以“通变”为关键词,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相关的艺术大事,并配合馆藏重要文献,旨在系统梳理自1977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此外,广州三年展四场平行展也将分别于盒子美术馆、与亨美术馆、观空间、东莞21空间美术馆同期启动,串联城市艺术生态,以艺术激活羊城新年新气象。

乾坤戏场——潮州木雕藏品展

展期:1月10日—4月12日

地点:广州海事博物馆三楼2号展厅

潮州木雕题材广泛,其中人物故事题材包括历史典故、民间故事、戏剧曲艺、神话传说及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借由中国戏曲程序化的表现技巧和舞台表演的空间虚拟手法,潮州木雕以出神入化的镂通雕技艺和流金溢彩的装饰效果,塑造出层层叠叠的多维度空间,以人物为中心,集中突出重要情节,表现出一出出民俗意蕴深厚的“好戏”,异彩纷呈,扣人心弦。


——深圳——

境墨翰雅——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展

展期:2022年12月23日—2023年1月31日

地点:祥山艺术馆二楼

中国的书画艺术光辉灿烂、博大精深,它是一种美的创造,亦是文化的一种表征,蕴含丰富的东方哲思,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回望历史,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呈现出百家争鸣,各领风骚的局面,涌现出如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启功、陆俨少、黄宾虹、吴冠中、傅抱石等艺术巨匠。迨至20世纪中后期,陈树人、黎雄才、朱文侯、陶一清、赖少其、黄胄、李世南、李铎等一大批后起之秀也崭露头角,他们在研习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写意,还是金石翰墨,作品风格各具本色,独树一帜,透露出深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经典流传,文脉延续。本次展览汇聚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近百余幅精品,年代横跨百年之久,希望再次呈现这些时代的“文化传承者”,他们以妙笔绘心意,以翰墨万情,为后世展现一幅幅气象万千、恢弘壮阔的时代画卷,由此映照出书画艺术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澄凝灼烁——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艺术

展期:2022年12月23日—2023年4月6日

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

玻璃是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也曾是最华美和最昂贵的奢侈品之一,它的生产与使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从距今约4300年的两河流域地区,到地中海东岸、古埃及、 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亚、波斯、伊斯兰世界乃至华夏大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的玻璃烧制工艺,相互借鉴,创造出了各具 特色、异彩纷呈的玻璃制品。玻璃还是中外交流史上最受欢迎的珍贵贸易品之一,其发展的历史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相互促进发展的历史。本次展览展出包括首饰、镶嵌物、香氛和化妆品容器、餐饮器、灯具、建筑材料等,涵盖了玻璃艺术史上的诸多重要器类,集中展现了在技术革新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玻璃器从天然宝石的替代品发展为功能多样的生活器用的历程,呈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玻璃文化的多姿多彩。


墨花轻飞 千禧一代水墨画家

展期:2022年12月24日—2023年2月1日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望海路1187号

2022年12月24日,“墨花轻飞-千禧一代水墨画家”在hiart space 深圳空间开幕。本次展览携参展艺术家陈艺峰、代瑞雪、狄青、杜月超、高宾宾、高翔、关伟伟、韩佳茜、杭春晖、何馥君、黄帆、黄方启、李戬、林国成、林梓楠、刘琦、刘少媛、刘天怜、刘亭、邱炯炯、魏雨桐、武一杉、杨梓健、姚浩、赵鹏、曾健勇、曾志钦、查美男共28位,参展作品57余件。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二十一世纪前后,纯观念的解构水墨的宏大叙事已经退潮,形式更加混沌多元共生的千禧一代艺术家,已开始暗流涌动。作为关注于年轻艺术家群体的hiart space,如今已在深圳深耕了四周年,携显具个体语言的水墨新生命,以清新的姿态,崭露头角,如墨葆欲放,向大家展现这一鲜活“千禧一代水墨”的长卷风貌。

蒋志:刻舟的人|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之五

展期:2022年12月24日起

地点:深圳市坪山美术馆6层

蒋志个展《刻舟的人》希望用改变展式空间的方式使“观看”以新的外貌构成新的展览概念,在展厅中开辟一条隧道,用缩小观众身体空间并调暗亮度的方式重构“观看”行为。所以姑且可以称我们将置身于一个展览宇宙——面孔、言语、童话和渴望的具体化身。它的形态或许需要嵌入宇宙秩序在身体器官和社会延伸中的循环往复的再现。在这个召唤观看的装置里,观众不能走近作品,但可以走进作品。艺术家在用拍摄的方式进行观看,本展览也希望重现艺术家创作里的“对观看的观看”;塑造一个个纵情延伸眼睛去包容旧的现实的姿势,塑造一个产生新的意识的空间。


互联与发展——2022 · 三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

展期:2022年12月28日—2023年1月29日

地点:深圳市红立方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2022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经评审委员会专业评审,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最终共有包含中国在内的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件油画作品入选,其中境内作品132件,境外作品67件。“2022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在“互联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之下,城市助推艺术多元发展、展馆提高公共艺术服务水平、展览按专业模式铺陈开展,与人文情怀、城市生活与艺术生态交融纠合,有力彰显了时代主题,是当代艺术创造与城市文化特色的集中展映,以其体量和内涵,构筑了宽阔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展现了深圳面向世界的文化襟怀。

感知之维——2022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

展期:2022年12月30日—2023年2月19日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感知之维——2022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深圳站)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拉开帷幕,展览邀请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内地的20多位/组艺术家共同参与,对时代背景下的科技、艺术、个体经验、自然生态等主题进行表达与探讨。“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是文化和旅游部与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的重要品牌交流活动之一。自2008年举办之初即成为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的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2022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以“艺术与科技”为核心,涵盖内地、香港、澳门三个单元。三地参展艺术家对时代背景下的科技、艺术、个体经验、自然生态等主题进行表达与探讨,围绕展览主题,各自呈现不同的策展视角,对主题的讨论在三地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中既独立又叠加,构成富有张力的对话

香港板块以“感知之维——万物与自我的多重探索”为题,展现从自然与人、人与人的互动,到内在自我观照间所带来的多维度的人文思考;澳门板块以“数字文本——一种文化的新认知”来诠释数字时代对传统、自然、记忆的文本重塑;北京站的内地板块从“自然·伦理”的角度探讨科技视野下人类如何与万物共生;深圳站内地板块通过“感知之维——人本与造物的共生之域”,以艺术的方式回应如何在人本与造物之间构筑可持续的有机系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实现人机之间的和谐共生。

动物园对面的游乐场

展期:1月1日—3月7日

地点:深圳云美术馆

“动物园对面的游乐场”在深圳云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由东门杨策展,邀请了雕塑家娜布其,画家陈可、苗妙、孙一钿、王晓曲、温凌、武晨、烟囱八位在当代艺术领域十分活跃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参展。展览基于一加七的结构,由一位雕塑家的大型游乐互动式装置,串联起七位画家幽默跳脱、风格各异却彼此呼应的作品。通过轻松、直接、参与式、互动性的艺术创作的勾连组合,营造出一种带温度的场域,将艺术体验融入自在、日常的感知。将“动物园”和“游乐场”这两个天真的隐喻搬进美术馆,就像将美术馆植入时间之外的乐园,场景虽变换,游戏规则却暗自相承。如同在动物园与动物的真切接触、在游乐场与伙伴的亲密互动,美术馆似乎改变了某种既定功能,人们流连其中,在艺术作品合力渲染的氛围里,或嬉耍休闲,或漫步遐想。


“蔓延”——目光深圳城市光美术馆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映

展期:1月6日—2月16日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蔓延”,意为如蔓草衍生,延绵不绝。这种生长的爆发往往是没有特定方向,也没有很明确的目的,一切的驱动力就来自生命的最基本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万物互联、元宇宙的出现,使人们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中不断融合碰撞,体验着新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新媒体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体验的载体和渠道。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亦如蔓草衍生一般,全方位的释放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展方从“‘目光深圳’城市光美术馆:2022青年艺术家作品征集”当中甄选出9组/件作品,这些新媒体创作作品无一例外的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于数字世界的想象,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思索以及对人类发展的展望。也表达外界各方对青年艺术家在数字艺术及新媒体艺术创作上的支持与期待。


——佛山——

狮勝意——高漪山创意个展

展期:2022年12月24日—2023年2月24日

地点:广东省佛山市金融高新区万科A32商场M层

中国的舞狮文化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在汉代时就有舞狮的记载,唐代已有被称为“太平乐”的宫廷舞乐狮子舞,因为狮子被认为是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舞狮的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五代十国后,随着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于是有了南狮和北狮之分。

北狮重“形”,南狮重“意”。南狮拟神,造型威猛,舞动起来鼓乐激昂,雄壮威武,所以南狮又有“醒狮”之称。醒狮作为岭南的民俗文化,在广东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漪山老师的醒狮系列作品是近几年从艺道路中摸索与实践探寻的新方向。作品突出醒狮的形、神、威;以绘画的方式展现了醒狮生动的形态,或威猛庄严,或轻灵活泼。通过绘画的表现方式为大家带来了醒狮中特有的张飞狮、刘备狮、关公狮、 传统关公狮、黄忠狮、赵云狮、马超狮等。醒狮作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不仅只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醒狮精神更是象征一种不屈雄健的民族魂。


“绝色窑宝第二届南北钧陶瓷艺术交流对话展

展期:2022年12月26日—2023年2月28日

地点:南风古灶景区南风堂

禹州钧瓷代表着北钧,石湾广釉则是南钧的代表。近日,“绝色窑宝届南北钧陶瓷艺术交流对话展在南风古灶景区南风堂开展,展出佛山、禹州两地陶艺釉色作品共80件。这是禹州钧瓷首次集体亮相石湾地区,两地陶艺家以及收藏家在石湾陶瓷产区进行面对面对话。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始于唐,盛于宋,发祥于河南禹州市神垕镇,北宋时期成为皇宫御用品。收藏界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据禹州市不完全统计,共有60多件钧瓷作品被当作“国礼”,一批钧瓷珍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收藏,近十年的钧窑拍卖纪录,成交价格都在千万元以上届南北钧陶瓷艺术交流对话展也是佛山与禹州陶艺界第二次对话。佛山参展作品中,釉色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石榴红、蓝钧釉、鳝鱼黄、紫钧釉、白碧裂,还有创新的结晶釉、变釉、斑釉、乌金釉、绿银丝、混色等;作品造型上,既有传统造型的瓶类,也有极具装饰陈设功能的笔筒、茶叶缸、水洗、花插、花盆等,人物类陶塑也在其中。除了别具一格的釉色外,具有贴塑、浮雕、釉色书画陶、拉坯、贴金等工艺特色的作品,也是展品中的一大特色。据主办方介绍,这批佛山参展作品代表了目前佛山石湾釉色陶艺的最高水平。

“一脉相传”梁志炎师徒剪纸作品展

展期:1月6日—2月6日

地点: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一楼多功能展厅、非遗展厅

佛山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历史悠久,技法风格独特,剪纸名家代代传承不绝。禅城区文化馆举办“一脉相传”梁志炎师徒剪纸作品展,通过呈现佛山现代剪纸艺术家代表梁志炎老师及弟子邓燕平老师历年匠心之作的剪纸、油画作品近80幅,充分展现佛山剪纸的独特魅力,以优秀文艺作品传达对祖国、对党的炙热情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岭南文化发展繁荣。12月30日召开的禅城区届四次全会报告提出,禅城要在传承岭南广府文脉上“扛大旗”。建立“岭南非遗天地”,打造大湾区首个岭南文化集中展示窗口。“一脉相传”梁志炎师徒剪纸作品展为佛山剪纸提供了展示平台,为非遗传承发展架起桥梁。

——东莞——

百年心事问花知——居巢居廉作品展

展期:2022年12月28日—2023年2月28日

地点:石龙博物馆一楼、三楼展厅

晚清广东画家居巢和居廉合称“二居”,在岭南绘画史上享负盛名,是晚清重要的花鸟画家。居巢、居廉的艺术历程和绘画风格颇为近似。其画风远宗恽寿平,对传统的“撞水”“撞粉”技法加以发扬光大。其创作题材以花鸟草虫为主,兼及山水人物,画风清新明丽,滋润灵秀。他们注重“师造化”,以写生和写实为主旨,所作多取材于客观自然,尤其善于描绘岭南风物,广泛以乡土物产为表现对象,作品洋溢着岭南大地上蓬勃的生命活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突破了传统文人画以水墨至上的程式化,用笔表现“书卷气”和清高情怀,充满着强烈的乡土气息、平民趣味和斑斓色彩,呈现出一种独具写实性和创造性的岭南本土风格。居派绘画由居巢创立,由居廉继承、完善和发展,在流派纷呈的清代画坛上独树一帜,成为清代乃至近代中国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居巢和居廉创造出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光彩照人的艺术世界,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斑斓的地域色彩,具有创造性的意义,成为岭南美术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

本次展览将展出“二居”画作71幅,砚台印章等实物一批,通过“可园遗珍——二居艺术与可园、墨开南岭——居巢艺术作品、玉英雅趣——居廉艺术作品、诸家嘉颂——当代名家题跋”这四大部分,向市民群众展现浓浓的岭南韵致,粤东物华。


吉庆年年——陈湘波迎春作品展

展期:1月15日—2月28日

地点:东莞文艺空间(东莞文联一楼)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中国著名画家、2023年央视春晚吉祥物“兔圆圆”总设计师、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先生的作品。展品将通过二十四节气工笔花鸟画、兔子为首的十二生肖图及新型时尚的装置艺术作品、“寶BOBOTU”系列国风潮玩文创首发等进行展现,展现形式融科技元素、流行趋势、国潮为一体,也旨在多元化的艺术创作中探索商业兔子的奇趣赋能之旅。本次展出作品120多件,以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也打响“育美东莞”品牌,发挥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提升广大市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为迎接癸卯新年的到来献上一场艺术盛宴!


—香港——

相生相伴——十二生肖动物画汇展

展期:1月6日—1月13日

地点:艺术香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兔年即将到来之际,艺术香港举办“十二生肖动物画汇展”,以绘画形式体现中国民间的十二生肖文化。



水墨求菁 · 2023 · 墨色间香港水墨硏究学会会员作品展

展期:1月12日—1月16日

地点: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4-5号展览馆

中国画在上世纪50年代前都称为丹靑,因为西画的传入为了区别才称为国画,后在周总理的建议下再改称为中国画,在近现代各个时期不断演变中也称为中国水墨画。香港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中国水墨画在香港落地生根,在回归祖国后与本土文化更加融洽,在不断的碰撞交融中慢慢地出现了更加多元的各类水墨,如港水港墨、都市水墨、现代水墨……

墨色间香港水墨研究学会秉承了继承与创新的学术态度,自2016年创会至今共举办了届的会员作品展,每次的画展都得到社会水墨届贤达者的支持与参与,今次画展在承接届会员展取得的成绩中争取再进一步,在继承与创新的观点和立场上再出发。新水墨是香港当下文化艺术的亮点,也是打造香港成为一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重要的艺术品牌,墨色间香港水墨研究学会将通过各方面的展览和交流,与香港及内地和周边的水墨画界同侪一起努力,推动香港水墨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为中国水墨画再谱新篇章共同做出贡献。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含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