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大战大考,当下,信心的珍贵,海珠最有体会。
1月7日,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句“经历风雨而坚韧不拔的广州不愧为英雄的城市,直面困难而勇毅前行的广州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海珠人民深有感触。
有坦途,能乘风借势,遇坎坷,需闯关夺隘,这是一座韧性城区的“韧”劲。这份韧劲,让承压前行的海珠守住了。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风雨过后,海珠快速步入正轨。琶洲链稳、江岛如常,立于广州城央的韧性之城,让英雄的人民心安。
城区治理需要韧性。发展与安全之间,海珠始终在寻找平衡点。这场拉锯战中,韧性治理是突破口,这既需要有底线思维,也需要治理者有“金刚钻”“铁肩膀”。
作为中心城区,海珠是广州“一老一小”人群基数最大的区,城中村里几十万人聚集而居。
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生产生活有序推进,需要治理者分得清轻重缓急,拿得了主意,负得起责任。
广州擘划蓝图,海珠迎来机遇,连片的城中村区域或将“疫后重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强力”二字足以可见力度之大、决心之坚。同时,广州新中轴线 (海珠)片区的连片提升改造也被提上日程,新中轴线上的“四大馆”将成广州文化新地标。
广州韧性之“岛”上,一个产业形态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城市文明跃升的新面貌,值得期待。
广州的岛,韧性源于底线思维。
经济发展需要韧性。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重点项目加快投资建设、暖企纾困力度加大,海珠蹄疾步稳走出“震中”,向外界释放经济稳定复苏的强烈信号。
从容应对,源于平常功夫。巨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人才资源,更细的专业分工,产生化学反应,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由此诞生。作为海珠的一张经济王牌,琶洲“链”稳,市场便在,信心犹存,这是琶洲数字经济产业链的韧性所致。
这是一片高“含金量”的数字经济热土,以亩均论英雄:入驻企业超3.3万家,2021年主营收超3668亿元,引进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科大讯飞等数十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建立总部基地,落地超200家产业链子项目。
面对全球新一轮城市竞逐,广州塑造的产业发展载体,是构建“一核引领、一廊贯通、三区五极、多园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阔步前行的琶洲,雄踞“一核”引领之核心。报告提出,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产业导入,深化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
有韧性,才有高质量。抓好重大平台,当做在平时、赢在战时。
琶洲的链,韧性源于平常功夫。
城市空间需要韧性。从“河南区”到“海上明珠”,一路东扩至全岛,可以窥见一座城区发展的梯度。海珠西,承载历史文脉;海珠中,见证城市扩张;海珠东,撑起广州未来。
老城再造,新城崛起,张弛有度的城区规划,为高质量产业集聚造出发展空间。坚持数产城创融合,海珠打造“一区一谷一圈”,分地理片区统筹开发,也就是建设东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部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西部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
江上的城,韧性源于张弛有度。
城市的发展,犹如长跑,今后的转型之路、重塑之路如何走,更考验着海珠的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
广州的岛、琶洲的链、江上的城。韧性足,方能立得城央稳。
【评论员】 刘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