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蒙脱石散?食疗方可以防治腹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订阅

2023年刚至

#蒙脱石散# 这个词条突然就冲上了热搜

“腹泻株”要来啦?!

蒙脱石散到底是种什么药?

我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江家赞、医师张怡婧和大家展开聊聊

2022年年末,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美国有40.5% 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由高传染性奥密克戎亚型毒株 XBB.1.5 毒株引起的,XBB.1.5 毒株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已经迅速取代了 BQ.1.1 和 BQ.1,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

再然后,网上就流传:“感染XBB.1.5 毒株,除了与流感相似的症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时间,蒙脱石散突然就活跃在大众视野。

认识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是消化科常用药物之一,主要用治腹泻,是一种天然蒙脱石微粉剂,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主要作用有:

① 是一种胃黏膜防护剂,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提高肠黏膜屏障对致损因子的防御能力,促进肠黏膜修复再生,可以减轻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症状,并缩短疗程。

② 固定和吸附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及气体,并使后者失去致病作用,减少这些物质对胃黏膜的直接损害,具有局部止痛的作用。

③ 平衡正常菌群,提高消化道的免疫功能。

④ 激活凝血因子,在出血表面形成以蒙脱石颗粒为核心的血凝块,并促进血管收缩,减缓局部血流,以此减少出血

⑤ 蒙脱石依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非稳态电位固定效应,可吸附各种霉菌毒素,使毒素在体内失活,然后排出体外。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损伤肺,同时也会损害到胃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时可引起腹泻,一些患者的粪便中可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针对此类患者,蒙脱石散不仅起到止泻作用,还可将所吸附和固定的毒素一起排出体外,并修复肠黏膜,平衡正常菌群,提高消化道的屏障及免疫功能。而且,蒙脱石散服用后不会进入血液循环,会和固定的攻击因子一起随着消化道的自身蠕动排出体外,且不影响胃肠蠕动,婴幼儿、孕妇、老人均可安全服用。所以,蒙脱石散冲上热搜是有原因的!

值得注意的是,蒙脱石散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也有研究表明,蒙脱石可能导致致癌物质在体内蓄积。因其含有的成分“方英石”为吸入性致癌物质,口服进入人体可与胃肠道中的酸性成分形成水溶性硅酸盐,因此有蓄积在人体内的可能性[9]。

总之,新冠感染的患者仅在出现腹泻症状时使用蒙脱石散有效,不推荐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无腹泻症状的新冠患者,在服药时用药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不宜超剂量使用,以免引起便秘。

16道食疗方助你防治腹泻

泄泻,其大便溏薄者为“泄”,大便如水注者为“泻”。泄泻病位主要在脾、胃、大小肠,其致病因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专家推荐几款食疗方以供选用:

寒湿泻·食疗方

典型症状:大便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见恶寒发热、鼻塞身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濡缓。

莲子生姜粥

食材:莲子50克,生姜30克,红糖30克,粳米100克。

制作:莲子、粳米先入锅煮半小时,再放入生姜和红糖,煮10分钟即可食用。

姜橘椒鱼羹

食材:鲫鱼250克,生姜片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

制作:将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纱布包扎后填入鲫鱼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食盐少许调味,可空腹喝汤吃鱼。

炮姜粥

食材:炮姜6克,白术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许,粳米30克。

制作:将炮姜、白术、花椒、八角茴香用纱布包好,入锅加水煮20分钟,再下粳米煮作粥。

伤食泻·食疗方

典型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伴见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白扁豆黄豆山药粥

食材:白扁豆30克,黄豆3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白扁豆、黄豆、山药、粳米一同入锅中,加水煮作粥。

莱菔山楂粥

食材:莱菔子15克,山楂2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粳米250克。

制作:先将莱菔子、山楂、姜片入锅加水煮4O分钟,去渣取其汁液,放入粳米煮作粥,可加入红糖调味。

山楂冰糖水

食材:山楂30克,冰糖20克。

制作:山楂去核洗净,与冰糖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30分钟即可饮用。

湿热泻·食疗方

典型症状:腹痛,泻下急迫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恶臭,甚则带黏液、脓血,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鲜马齿苋粥

食材:鲜马齿苋50克,粳米50克。

制作:马齿苋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煮成菜粥,适当调味。

豆花煎鸡蛋

食材:扁豆花30克,鸡蛋2个,盐少许。

制作:将鸡蛋打入碗中与扁豆花一同拌匀,倒入锅中加油煎炒,起锅前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荷叶茯苓粥

食材:鲜荷叶1张,茯苓2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鲜荷叶煎汤,去渣留汁,倒入锅中;把茯苓、粳米下入荷叶汁中,熬煮成粥;最后撒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

脾虚泻·食疗方

典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大便中有不消化食物,食欲不振,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山药大枣粥

食材:山药30克,大枣10枚,薏苡仁2克,粳米30克,干姜3片,红糖15克。

制作:将山药、大枣、薏苡仁、粳米、干姜片一同入锅中,加水煮作粥,可加适量红糖调味。

山药蛋黄糊

食材:干品山药50克,熟鸡蛋黄1个。

制作:干品山药磨成细粉,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小火边煮边搅制成糊,再把1个熟鸡蛋黄弄碎加入糊中,搅匀即可食用。

黄芪山药莲子白扁豆粥

食材:炙黄芪30克,山药20克,莲子50克,白扁豆3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炙黄芪煎汤,去渣留汁;山药去皮切块,白扁豆和莲子加水浸泡一晚;以上食材倒入锅中,加粳米、黄芪汁,文火煎煮20分钟,可加红糖调味。

芡实莲子山药羹

食材:芡实20克,莲子20克,山药2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芡实、莲子加水浸泡一晚;山药去皮切块;以上食材与粳米一同倒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粥稠,再加适量红糖调味即成。

肾虚泻·食疗方

典型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金樱子羹

食材:金樱子25克,粳米50克。

制作:金樱子入锅加水煎煮半小时,去渣留汁,再加入粳米,文火煮至粥稠。

补骨脂石榴皮鸡蛋羹

食材:补骨脂20克,仙灵脾20克,石榴皮15克,肉豆蔻12克,鸡蛋2个。

制作:将补骨脂、仙灵脾、石榴皮、肉豆蔻煎煮取汁,打入鸡蛋,文火煮熟即可。

肝郁泻·食疗方

典型症状: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时即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苔白,脉弦。

乌梅粥

食材:乌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乌梅洗净入锅,加水煎煮至汁浓时,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至米烂熟时,放入冰糖调味即可。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内四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由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消化内镜中心三部分组成。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同时拥有一支专科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设备先进,包括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染色内镜(NBI/染色剂)、放大内镜及C13、C14呼气试验检测系统。目前可开展常规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息肉切除、急诊内镜下止血和C13、C14呼气检测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等。

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胃肠镜检查及治疗,脾胃病专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开展。脾胃病科住院部设立床位20张,配备了先进的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微量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设备。针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开展了极具中西医特色的临床诊疗实践和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对消化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更优越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陈冠林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留学澳大利亚Wollon .Uni 获硕士学位,受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委。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劳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骨痿、骨痹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二楼内科3诊室

江家赞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 :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张义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 :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肿瘤方向,从事内科专业10余年,2015年进修胃肠镜,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肝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肠癌、肝癌等,致力于研究中医药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主持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五上午二楼内科3诊室

孙德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广东省名中医陈瑞芳教授,热衷中医药事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整合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中医脾胃消化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胰腺炎等。可熟练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下午、周六上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郭歆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结合)本硕连读专业,中医内科方向,师从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从调理脾胃论治内科疾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头痛、眩晕、失眠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五下午 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晏显妮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师从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刘小斌教授、陈瑞芳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广东省中管局课题1项,参与编写书籍2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肝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及亚健康疾病的膏方调理。熟练掌握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及内镜治疗。

张怡婧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延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消化科专著1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肝炎、胰腺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


供稿:张怡婧  |  初审:江家赞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  审定发布:范琳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