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制造业当家,广州挺脊梁

南方+ 记者

1月7日,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州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着力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

作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制造业立市”是广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广州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既要政府一以贯之地引导推动,又要市场主体久久为功地创新发展。

定得住心,立得住身。政府和市场都要“定得住”,制造业才能“立得起”。


政策“福地”:市场主体实现减负发展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支撑市场主体赫然屹立。对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而言,精准的政策供给,才能稳定发展信心;优良的营商环境,才能稳定有效投资;便利的市场服务,才能稳定企业预期。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市民营制造业企业,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几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心无旁骛地发展。广州市人大代表、该公司总经理郭晓欣表示,广州要进一步抓好大环境建设,精益求精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制造业发展纾难解困、保驾护航。

近年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及相关政策,为制造业的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南沙方案》提到,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产业链。

“高端制造诞生于科研和制造又服务于科研和制造,二者相辅相成。”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谈到,“而一个产业集群的做强,势必要求一个融合了科研机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孵化平台在内的产业支撑。”

立足《南沙方案》,丘育华指出,广州可以引入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及一批高端制造业,实现“内培外引”。一方面,培育引导本地优质中小型企业聚焦优势领域,实现“专精特新”化发展,另一方面,靶向引进一批创新型领先企业落户,积极推动国内外龙头企业应用研发中心落户,拓展多领域创新性高端应用场景。

强化各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和资金保障力度,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架设好“孵化器”。

广州市政协委员、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挺观察到,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仅基于产品延伸服务,而基于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开展新模块的服务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支持,导致传统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业务时比较审慎。

因此,张挺建议加大支持政策力度,鼓励传统制造业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5G、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大数据等)开展新的商业模式,如定制家居行业采用VR技术,实现客户所见即所得,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共享和客户服务问题。

创新“高地”:数字经济引领转型升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领域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用。

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广州持续推动“制造”向“智造”跃升,就要锚定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刘红丽提议道,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她表示,智能制造将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发展要素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业获得竞争新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广州可以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力求全力建设‘一树五枝’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刘红丽说,“一树”代表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五枝”代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五大支柱产业。

在实现创新驱动方面,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钟志强发现,广州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已经有龙头企业连同上游企业一起进行技术攻关,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他表示:“链主企业应在技术层面协同创新。”

视源电子作为全市超高清产业集群中的链主企业,可以为上游的芯片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推广渠道,同时牵头联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一起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钟志强介绍,通过诸如此类的努力,链主企业可带动中小企业的实现技术突破、转型升级。

“广州近年全面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年翻了30倍。”张挺分析指出,“也应看到,整体而言广州的内生创新能力仍需增强,全年R&D经费投入、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等仍需进一步提升。”

为此,张挺建议广州逐步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至10%以上,集中资源开展重大技术科研攻关,不断提升产业供给水平。如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形成技术壁垒;攻关设计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提升5G虚拟专网和混合专网建设服务水平,降低综合应用成本等。

人才“宝地”:内培外引创造更大价值

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高水平的人才体系,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广州近年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让研发、生产、技能等各类型、多层次人才都能找到各自成长成才、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的“舒适圈”,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民盟广州市委员会提到,制造业数字化过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人才素质复合程度要求高,高端人才供给短缺现象严重。此外,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体系仍不足,基于制造业企业特性的数字化转型相关配套课程体系及培训机制仍然不足。

因此,市民盟建议,广州要数字引才促变革。具体指,制订并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人才引进政策,推进数字技术的原创性研发和融合性创新;构建“外部招聘+内部培育”的双轮驱动模式人才培养机制。

广州拥有珠江三角洲最强的高教实力,集中了全省2/3的高等院校、70%以上的科技研发机构以及绝大部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科研和技术转化实力强大,制造业人才内部“挖潜”潜力较大。

“广州可结合辖区内高校人才进行产学融合,最大限度突破制造业发展技术壁垒。”丘育华谈到,“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广州借助港科大(广州)、中大、华工、暨大、广工等高等学府的力量,将形成产学融合的‘工业纽带’。同时,广州可择优选择科学家、专家等,深度参与到高端制造产业链的建设和培育当中。”

在外部招聘方面,台盟广州市委员会提到,广州可制定一套科学的人才招聘、引进、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特别是构建阶梯化人才培育体系,针对普通生产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质检质保人员等不同的分工制定针对性、阶梯化的精益生产培训内容,且针对企业管理人员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

“同时,要注重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市台盟建议指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在新的高度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州只有继续精准疏通制造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利用各种发展要素加持,才能推动制造业平稳健康发展。

广州制造业,立得住,走得稳!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编辑 张钰籴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