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转阴,脑子却变“笨”了,你也“脑雾”了吗?

越秀应急管理
+订阅

近日,有患者表示

“阳康”后感到疲倦、注意力下降

甚至“感觉自己变傻了”

“是不是出现了‘脑雾’?会持续多久?”

“脑雾”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引发网友讨论

 01  什么是脑雾 

“脑雾”虽然被普遍使用,但它并非专业医学术语,而是一种对感觉的描述,类似我们说的“懵”仿佛自己“降了智”,对许多事情都更加模模糊糊,想做事情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前自己能轻松做到,现在却突然发现脑子在拖后腿。

脑雾伴随着新冠症状的出现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它并不是一个新的症状名词。脑雾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医生格奥尔格·格雷纳(Georg Greiner)首次使用“理性之光的雾”或“意识的云雾”来描述一种带有谵妄表现的认知缺陷。脑雾作为一个术语,从此被用作描述认知迟缓的一种方式。20世纪90年代,它再次流行起来,用来描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状态。

 02  脑雾的表现是什么 

脑雾是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记忆衰减,意志力薄弱,决策能力下降,思维速度变缓,注意力减退等。更倾向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如健忘失志、头晕头痛、头脑空洞感、思维缓慢、疲劳气短、失眠或嗜睡、抑郁焦虑,肢体困重等,而缺乏理化指标的检测,而且具体症状的个体差异很大。

根据Cell的一篇关于脑雾的综述,许多新冠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疲劳感(58%)、头晕头痛(44%)、抑郁/焦虑(31%)、睡眠变化(30%)、难以集中注意力(26%),思维和语言不流畅(19%)和记忆力问题(17%),而且即使感染仅为轻症,也难以幸免上述表现[1,2,3]

这些症状伴通常伴随着奥密克戎一起出现,但是当发烧、咳嗽消退之后,这些症状仍然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常见的新冠康复后认知症状及受影响程度[4] 

目前,尚无研究能够明确新冠和‘脑雾’之间的因果性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出,感染新冠带来的身心疲乏虚弱,也会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 ‘脑雾’的症状。”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共强说。

 03  如何缓解和改善?

你可以注意下几个方面:

 01  给免疫系统更好的自我恢复条件:

保持健康饮食合理摄入一些膳食补充剂,例如-GPC(甘磷酸胆碱) 。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我们免疫系统的工作,帮我们从新冠感染中尽快恢复。

保证足量的饮水:有助于身体代谢。一般每人每天需要 1.5 ~ 2L 水。如果日常出汗较多,可以适当饮用一些电解质水。

日常保持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让人体产生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利于我们新记忆的形成以及保持大脑敏锐。(注意:如果你已经感染新冠,请身体完全康复后再慢慢恢复运动。)

 02  改善外界环境:

尽量减少干扰:试着在一个无背景干扰的安静环境中工作。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耳塞。 

在不太疲倦时完成活动:要完成一项需要思考力的工作时,请把它安排在不太疲时进行。

经常休息:如果疲劳感让问题加重,请缩短工作时间并休息一下。

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保持动力。确保设定的目标可实现并切合实际。

制定时间表:尝试制定每日/每周任务计划,这有助于你提前做好活动安排。做好记录,或将事 情分解成可管理的部分,也会有所帮助。

辅助物:可利用清单、笔记、日记和日历作为记忆和日常生活的辅助手段。

脑力锻炼:可以尝试新的爱好、拼图、文字数字游戏、记忆练习或阅读来帮助思考。从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但仍可完成的脑力练习开始,并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增加难度。这对于保持动力很重要。

 03  不苛责自己 

使用激励措施:当实现某个目标时,简单地奖励一下自己,比如喝杯茶或咖啡、看看电视或散个步。即使在新冠康复后学习和工作效率变低,也不要过度担心自己就此‘变傻’。大部分‘脑雾’会在1个月至1年之内逐步缓解。”王共强说。

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急于求成或试图一次获取太多信息,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失误。[5]

参考来源:

[1] Kao J, Frankland P W. COVID fog demystified[J]. Cell, 2022, 185(14): 2391-2393.

[2] Lopez-Leon S, Wegman-Ostrosky T, Perelman C, et al. More than 50 long-term efects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21;11(1):16144.

[3] Groff D, Sun A, Ssentongo A E, et 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ates of 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network open, 2021, 4(10): e2128568-e2128568.

[4] Woo M S, Malsy J, Pöttgen J, et al. Frequent neurocognitive deficits after recovery from mild COVID-19[J]. Brain communications, 2020, 2(2): fcaa205.

[5] 《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第二版

来源:越秀健康家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