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肺主一身之气,内蕴其精,外合其气,合为呼吸。肺为“娇脏”,喜润勿燥,又易感外邪,寒热皆所不宜,故肺系病最为常见,亦为民众所困扰。肺腑之言专栏将定期推送肺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调护及肺康复等科普知识,为您的“轻松呼吸每一天”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肺腑之言 第一百一十四讲
刚刚经历完重症感冒后的张伯伯总感觉乏力及活动耐量下降,原本只有三层楼梯的回家之路对于现在来说显得异常吃力,上完楼梯后总是气喘吁吁,这让老人家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从重症感冒变成肺炎了。
但到医院做完肺功能检查和拍片后,医生却告诉张伯伯:“您并没有肺炎,但是重症感冒后肺功能较前轻度下降,只要慢慢康复锻炼即可恢复,太极拳和八段锦就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张伯伯困惑了,“我现在动一动就气喘、膝关节也不太好,马步也蹲不下,怎么练太极拳或者八段锦啊?”
小肺建议您,试一试呼吸八段锦吧!
呼吸八段锦功法是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康复科总结多年中医肺康复的经验,根据慢阻肺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中医八段锦功法的思路内涵而创制的一套健身功法。
全套共由八节动作组成,将“调身”“调心”“调息”有机结合,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穴位经络刺激结合,特别适合像张伯伯这样伴有呼吸困难或者膝关节不好的老人家锻炼。
前四节动作可坐位,也可立位完成,坐位适合呼吸困难严重,无法离床活动者,也可以在吸氧状态下进行锻炼,而后四节动作则适合活动能力更好的人群。
第一节:攥拳叹气松筋骨
动作要点:坐位(或站立),双手置于膝盖(或自然下垂),噘嘴吹气。鼻子吸气,同时双拳握紧。闭气瞪目,叹气松拳。重复四次。
作用:该节动作包含了松弛训练、缩唇呼吸的内容,以及中医调神、调息的内涵。慢阻肺患者多有呼吸困难症状,症状加重时伴有紧张、呼吸节律改变,通过系统收缩和舒张骨骼肌肌群,可松弛全身肌肉,达到心理上的放松,缓解紧张情绪,此节功法通过用力握拳,缩唇呼吸,减慢呼吸频率,可舒缓放松、调整呼吸节律。亦即“以意领气”,调节气机之意。
第二节:双手托天气纳海
动作要点:坐位(或站立),双手置于腹前(或自然下垂),噘嘴吹气。鼻子吸气,双手同步上举,速度与吸气一致,同时气沉丹田,腹部鼓起。闭气保持,噘嘴缓缓吹气,同时双手缓缓归位,腹部凹陷。重复八次。
作用:该节动作包括了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通过气管支气管内产生压力差,减轻末梢气道塌陷,改善气体交换,同时,还可以减慢呼吸频率,减轻氧耗。腹式呼吸通过膈肌松弛和收缩而调节腹腔内压力变化,增加呼吸潮气量。两种呼吸训练均可达到改善呼吸功的目的。从祖国医学而言,肺主气,司呼吸,吐故纳新,为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肾主纳气,维持呼吸的深度与节律,此节动作通过调节肺的吸气、肾之纳气,使二者吸纳相因,人体呼吸运动正常,脏腑气机调畅。
第三节:左右开弓气自如
动作要点:坐位(或站立),双手置于腹前(或自然下垂),噘嘴吹气。头向一侧,双手举弓,吸气拉弓。吹气成箭,双手归位。左右轮流。重复八次。
作用:该节动作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训练同前,并配合上肢、肘部运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灵枢》云:“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通过上肢、肘部的拉伸,可畅通心肺经络,开胸顺气、清肺舒心,改善心肺功能。现代医学而言,通过上肢的拉伸、扩张动作,可增强呼吸肌力,增加胸廓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肺通气及换气功能。
上肢锻炼已被证实可改善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缓解日常活动的上肢疲劳。上肢为手太阴肺经主要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主治咳、喘等肺系疾患。同时,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通过肺经的推送流注十二经脉,营养四肢百骸,如《灵枢·营卫生会》中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灵枢·动输》篇亦云:“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肺经经气充盛,气血则得以推送而流注周身,充养四肢百骸,培土可生金,故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以及上肢疲劳。
第四节:凝韵静神吐故息
动作要点:坐位(或站立),双手置于腹前(或自然下垂),噘嘴吹气。鼻子吸气,双手同步上抬至脐上。闭气同时双掌下翻,嘴巴张开。双掌下压同时用力哈气。重复四次。
作用:该节动作除包含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加入了用力哈气动作。肺主呼吸之气,《医原》中云:“肺……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而《庄子·刻意》篇中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气体的更新,可使身体拥有更健康的内环境。“吸气为补,呼气为泻”,用力呼气,可呼出更多的浊气,取其泻邪之义。现代医学而言,呼气同步震荡,可使吸气呼气流速增加,使分泌物产生震荡位移,从而促进气道廓清。
第五节:单足上抬缓吐纳
动作要点:站立位,双脚自然分开,双手打开约30°以保持平衡,噘嘴吹气。鼻子吸气,同时单足慢慢抬起(足跟离开地面即可)。闭气保持。噘嘴缓缓吹气,下肢归位。重复八次。
作用:该节动作将呼吸吐纳与下肢导引相结合,将调心、调身、调息相结合,以意念控制肢体运动及呼吸运动,宁神的同时以意领气,调节气血的运行,均衡全身气机。通过闭气动作,可增加肺内气体交换,达到改善氧合的效果。而下肢锻炼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证实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该节动作要点在于“慢”,一是有利于安全,二是缓慢的等张运动可增加运动量,加强肌肉锻炼,改善呼吸功能。
第六节:平举下蹲气归一
动作要点: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噘嘴吹气。鼻子吸气,同时双手抬起至90°,双腿稍稍下蹲(不到90°)。闭气保持。噘嘴缓缓吹气,下肢归位。重复八次。
作用:该节动作将呼吸吐纳与四肢运动相结合。如上,闭气可增加肺内气体交换。上肢平举可拉伸胸廓,有利于肺升清降浊。下肢是三阴三阳经主要循行部位,下肢屈伸可刺激足三阴三阳经,达到畅通经络、调理脾胃、固肾健腰之效。手起膝曲,四肢协同运动,配合呼吸吐纳,经络气血循环周流,互相交贯,达到气血脏腑调和之效。
第七节:穴位拍打咳喘停
动作要点: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噘嘴吹气。鼻子吸气,单侧上肢抬起135°。闭气,上肢拍打定喘穴两次。噘嘴缓缓吹气,上肢归位,左右轮流。重复八次。
作用:本节将呼吸吐纳与穴位拍打相结合。定喘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为治疗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的要穴,具有止咳平喘之效,通过穴位拍打刺激,能达到疏通经络、宣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第八节: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要点: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噘嘴吹气。鼻子吸气,同时足尖用力足跟悬,同时身体上顶手下按,闭气保持。嘴巴呼气足下落,身体颠簸。重复七次。
作用:该节动作踮足,身体上顶手下按,可拉伸胸廓,增加潮气量。足跟悬起、下落,身体颠簸,震荡脊柱、下肢,可调理督脉、膀胱经,畅通周身气血,濡养筋脉骨肉,使筋骨顺而气血行,气血行则脏腑调。
呼吸八段锦功法将传统中医呼吸吐纳、经络刺激、导引术等与现代肺康复训练有机融合,为全身性运动,柔和缓慢,圆活连贯。通过肢体锻炼、经络穴位刺激,宣通肺气,调节呼吸,调脾补肾,畅通全身经络、气血,达到锻炼呼吸肌,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之效。与传统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功法比较,呼吸八段锦有其自身优势,更注重于呼吸调息、呼吸肌肉、呼吸功能方面锻炼,属于中-低强度运动,但可达到有氧运动,对于老年患者或感染后活动耐量较差的患者亦可实施。
【往期推荐】
肺腑之言丨外感头痛,中医有妙招!
肺腑之言丨冬季,“00后”都在追捧的膏方养肺怎能错过!
肺腑之言 | 经常感冒怎么办?
医学指导:
许银姬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
•师从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 副会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专委会 副主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专委会 副主委
•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
擅长: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虚人感冒、支扩、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和中医肺康复,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辩证调护。
本期作者:
蔡俊翔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血管疾病及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批中医医疗队队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与危重症疾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呼吸衰竭、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等。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
医学指导:许银姬
本期作者:蔡俊翔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