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南海区推进全域“创熟”的突破年。一方面全面完成目标,全区70个城市社区已全面铺开“创熟”工作,15个农村社区完成“创熟”试点;打造了7个镇(街道)级“创熟”阵地,评审出20个示范社区及20个优秀案例、84个达标社区,将“创熟”打造为社会治理的品牌。另一方面突破影响圈,受到更多关注,“创熟”经验走出南海,增强文化自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提升“创熟”品牌。
纵横双向贯通“创熟”工作再提格
纵向上,组织层层推进。成立专班,明确“创熟”工作要“一把手”亲自抓,压实责任。围绕我区“1114”工作体系,按照“三引三管三提升”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区委区政府在年中召开党建引领“创熟”工作推进会,构建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其中,成立的工作专班由区委常委牵头,区民政局抓总,相关部门共同推动,镇(街道)“一把手”亲自抓,社区党组织书记负主责。区委书记顾耀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区委常委麦绍强等领导数次到镇(街道)、社区实地调研,区民政局局长陈的、副局长张卫强多次到镇(街道)指导落实“创熟”示范建设、统筹党建阵地建设、协调全区培训交流,提升我区“创熟”整体工作水平。
横向上,加强部门联动。区创熟办工作领导小组凝聚组织、宣传、政法、教育、民政、司法、财政、住建、农业农村等区直单位,分工协作、贯彻落实“创熟”相关工作要求,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先后出台《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阵地建设工作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奖补资金实施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示范建设工作方案》,统筹协调推进全区“创熟”工作。
全域推进“创熟”实现邻里互助新突破
面对社区治理面临情感归属无依、家园认同缺失、公共精神难聚等难题,南海区深入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新思想、新观点,主要从五方面——人才培养、阵地打造、农村试点、资金保障、宣传推广,探索开展“创熟”工作。
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区镇两级成立“创熟”智库专家团队,目前区级层面已聘任3位专家顾问,各镇(街道)亦将一批有丰富基层治理经验的人才纳入镇级“创熟”人才智库,为“创熟”工作把脉过关。苏志敏等同志定期在区里进行基层治理政策、做法、经验的宣讲的传授,送课到村和社区;同时,基层治理宣讲团成员运用社区学院宣讲平台,培育一批能为社区服务的“两委”干部和人才。
二是升级阵地打造。2022年,盘活传统场所,打造7个镇(街道)级“创熟”阵地。以阵地方案为指引,各镇(街道)通过整合各类阵地和联同社区幸福院、社会组织基地、残疾人康复机构、社工站等资源,建设“创熟”阵地,作为镇(街道)示范阵地,打造具有南海区特色的“民政事业综合体”。在“创熟”阵地中开展“百脑汇议事厅”“居民议事厅”等居民互识共娱共议的新空间,重点打造里水镇金溪社区“融和圆桌议事厅”,大沥镇沥雄社区“网上市民议事厅”、西樵镇樵园社区“老班长”、樵乐社区“五宝联盟”等“创熟”典型,成为居民互识共娱共议的新空间。
三是探索农村试点。在农村社区探索推广,一方面建立健全“三长制”,其中,桂城街道以楼长制为蓝本,推动“巷长制”长效发展,以“巷长制”助攻工业区厂房治理难题,实现家门口、街区口的微治理,推动农村社区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变。另一方面,挖掘慈善募捐、乡贤链接资源等方面的社会力量,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西樵镇乡贤捐资修缮祠堂、九江镇乡贤捐资修缮万安善院、丹灶镇乡贤给社区基层授课三千余场、狮山镇以“慈善+社区”首创社区家政超市。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创熟”奖补方案,推动各相关部门聚焦重点领域科学配置资源,做好对村(社区)的考核工作,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奖补资金实施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根据示范创建标准,共评审出84个达标社区、20个示范社区及20个优秀案例,采取发放奖补资金方式,激发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创熟”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我区“创熟”整体工作水平。
五是加强宣传推广。一方面,区级层面主动组织,与南方日报、珠江时报合作推出不少于15期深度报道;创建微信公众号、南方号,全年发布959篇网络推文,获取25.3万阅览量。“创熟”简报全年发布43期,获得领导批示19次,统筹收集各镇(街道)、社区的好经验做法汇编成书成册,“创熟”动态或经验被收录到佛山民政简报、佛山民政公众号、南海信息。镇(街道)级层面主动配合,与村(社区)一并运用公众号、佛山+等新媒体平台,对“创熟”工作进行联动宣传,将“创熟”深入到村(社区)、小区中去,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外部层面受到关注。省委政法委领导、广东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团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代表、人民日报调研组、佛山市委党校先后到我区调研,了解“创熟”的典型案例、工作机制、经验成效,指导完善工作。南海区“创熟”专家顾问团成员苏志敏及其团队受邀三水区培训交流,持续扩大“创熟”品牌的影响力。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创熟”持续助力民生实事
2022年,南海“创熟”硕果累累,有三级联动的努力,更离不开全区10000余名楼长、巷长、街长、街坊志愿者的群策群力。尤其在年末的疫情冲击下,市面上抗原试剂、退烧类药品出现暂时性短缺,在南海区的动员楼长群、业主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涌现许多街坊主动将多余的药品分享给急需人、共享防疫物资的信息,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区”良好氛围,是“创熟”成效的最佳体现。
2023年,“创熟”工作将重点在非户籍常住人口集聚的农村社区开展,优化提升“创熟”品牌,逐步在城市社区中推广建设“创熟”阵地。拟打造104个达标社区、不多于20个示范社区及20个优秀案例。
2023年,“创熟”将被纳入南海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以及时感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回应市民诉求和治理难题为宗旨,对于村(社区)停车难、生活垃圾分类推动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推进慢等“老大难”问题,加大力度推进解决。围绕教育、健康、照护、文体等领域开展“一老一小”服务,打造老人和儿童友好型社区。关注非户籍群体,多创造机会让非户籍人群融入社区、参与公共事务,增强邻里之间的信任感、温暖感。
来源:南海区创熟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